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略论当代民族唱法音色审美的多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22 20:20

  本文选题:民族唱法 + 音色审美 ; 参考:《中国音乐》2011年04期


【摘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对歌唱音色的审美有着不同的追求。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千年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民族声乐艺术的音色表现方面,历来多姿多彩,不拘一格,随着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稳定中又充满动态发展的趋势。故而,我国当代学院派民族唱法在借鉴西方声乐艺术的同时,也应该走出民族声乐模式化发展的误区,以"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以丰厚、多元的民族文化底蕴来推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Abstract]: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pursuit of singing timbre. China's national vocal music art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perfection has a heavy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In the aspect of timbr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art, it has always been colorful and irregul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it always presents a trend of steady and dyna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while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western vocal music art,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school folk singing method in our country should also go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pattern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use the cultural spirit of "harmony but different" to make it rich. Multiple national culture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art.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09SJD7600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项目(项目编号:D/2008/01/183)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天祥;中国民歌何处去?——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学术研讨会综述[J];音乐研究;2005年02期

2 刘承华;化“中西”为“多元”——从音乐发展战略谈音乐的中西关系[J];人民音乐;2001年04期

3 廖昌永;夏侯晓昱;;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发言[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有成;;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张雁;;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孟宪平;;历史与现实互动中的文化概念流变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4 么志龙;谈谈文化人类学与法学[J];比较法研究;1987年04期

5 杨孔炽;教育理论创新的“他山之石”——从人类学研究的几个特征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6 邓星华;文化多元化与现代体育发展的自主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育杰;科技写作主体的“认识图式”探[J];理论纵横;1995年04期

8 赵燕;蔡文伯;;冲突与融合:民族教育的文化解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周 宁;文化中的人格与自我[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道理;刘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连心豪;;玉皇信仰史料辑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2 叶佑天;;民族及文化观念介入动画创作的必要性[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6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石圆圆;日本梦与中国乡:论周作人对风物的“寄情”书写[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琳琳;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目标的定位及达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傅敬民;文化资本视阈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8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董枫;清代地方的地理认知与社会控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占祺;对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中钢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及其部分作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丛丽娜;城市旧居住区环境再生与发展研究1950~2000[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济康;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马立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李鑫;元杂剧男主角形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刚;多元一体视角下的兵团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刘玉芳;京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毛增锋;近代福州仓山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立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李琼;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旅游地文化多样性保护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琴;民族唱法及语言浅谈[J];中国音乐;1982年04期

2 刘慧琴;建立民族唱法中的继承与借鉴[J];中国音乐;1987年04期

3 单敏;论民族唱法的发展与创新[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于淑岩;民族唱法的要点[J];中国音乐;1985年02期

5 李阳;论民族唱法中的基本要素[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薛丹;;民族唱法的继承和发展[J];戏文;2006年02期

7 邵宝强;民族唱法八要归纳[J];北方音乐;1983年04期

8 司瑞芝;民族唱法浅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9 周为民;对民族唱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0年02期

10 徐枫;谈民族唱法的五个关键问题[J];艺术教育;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华;;“面罩”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庄民权;;声乐训练的民族化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陈茉玲;;歌唱呼吸散论[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苗鸿信;;我国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施王伟;;谈现代歌曲创作的走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曹翠省;;论民族歌唱演员的全面修养[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小莹;民族唱法的路不止一条[N];中国艺术报;2004年

2 李曦曦 胡佳轶;“千人一嗓”太单调 民族唱法缺个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李小莹;民族唱法要多样化[N];中国艺术报;2004年

4 李小莹;民族唱法应该“万紫千红”[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记者 伍斌;青歌赛民族唱法千人一嗓[N];解放日报;2010年

6 陈迅雷;浅谈民族唱法[N];贵州民族报;2005年

7 蔡际洲;兼收并蓄 和而不同[N];音乐周报;2002年

8 丁雅贤;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创建50周年回眸(一)[N];音乐周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周静 沈仕卫 实习生 季节 王晶 段成柱;贵州最适合用民歌来抒发[N];贵州日报;2008年

10 马洁;“千人一面”辩[N];音乐周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湛;我国民歌演唱艺术的多元化与发展趋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彭黄;民族唱法个性化的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3 李倩茹;从民族唱法“学院派”与“原生态”的争论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D];西南大学;2006年

4 薛晓燕;试论民族唱法女高音的嗓音调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郭淼铬;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音色差异成因初探[D];温州大学;2011年

7 王娜;跨界、融合、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冯渊;从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比赛透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10 张慧勇;“三种唱法”之我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788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788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