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

发布时间:2018-04-27 22:15

  本文选题:阳关三叠 + 王维 ; 参考:《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摘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自盛唐入乐歌唱,至中晚唐成为流行歌曲。宋代《阳关曲》更加盛行,成为离筵的经典骊歌、文人的集体记忆、离别诗词中的常用意象。金元时期,流行的程度虽不及两宋,但依然有人传唱。明清两代,《阳关三叠》衍变为器乐曲,《阳关》歌曲虽偶有人唱,但其风头已让位于《阳关三叠》乐曲,《阳关三叠》琴曲更是常被演奏的经典曲目。
[Abstract]:Wang Wei made Anxi sing from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to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Yangguan Song became a classic song, collective memory of literati and common image in parting poems.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lthough not as popular as the two Song Dynasty, but still some people sing.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Yangguan three fold" evolved into instrumental music. Although "Yangguan" song was occasionally sung, it gave way to the "Yangguan three fold" music, and the "Yangguan three fold" piano music was often play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211”工程三期项目《唐诗的经典及经典化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晓霭;《渭城曲》在宋代的歌唱与“渭城体”[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陈秉义;关于《阳关三叠》在明、清、民初和建国后流传的情况及其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袁晓薇;从“柳七风味”到“自是一家”──论柳永、苏轼词消息相通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石志鸟;;论苏门四学士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邓小南;“正家之法”与赵宋的“祖宗家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周先慎;论苏轼的人格魅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郑园;东坡咏物词的开创之功及其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张中宇;“一篇长恨有风情”考辨——兼及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锦绣;;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巩本栋;;论辛弃疾南归前期的词的创作[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冷成金;;古人苏、辛词百则评阐释[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路成文;;唐宋词释“懒”——兼谈稼轩之“懒”[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罗斯宁;;论辛弃疾词中菊花和鸥鸟的意象[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中胜;雷蓉;;略论稼轩词的审美层次[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f媐,

本文编号:1812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812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