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化产品的输出及影响——以那坡“黑衣壮”民歌为例
本文选题:那坡壮族 + 民歌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产品,长期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它的输出受到世人瞩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值得深入研究。
[Abstract]:The product of Zhuang culture, represented by the folk songs of Napo Zhuang nationality, existed in a special environment for a long time, and its output was noticed by the world, which had a great social influence, and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d its value. How to further develop and protect, it is worth studying deeply.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欧卫军;黑衣壮的审美人类学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静,刘萍;“走进”与“走出”的境遇——全球化趋势下的黑衣壮文化保护与开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简王华,何颍,巫鸿霞;那坡黑衣壮民俗文化村旅游项目策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范秀娟;黑色:神性与诗意——试析黑衣壮服饰“以黑为美”的文化成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何毛堂;解读黑衣壮民间风俗的情感智商——黑衣壮文化特质研究之二[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何毛堂;黑衣壮族群的性格特征及其文化成因——黑衣壮文化特质研究之三[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7 王晖;壮族土司文化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概述——广西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之一[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8 范秀娟;;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和现代社会的民歌情结[J];文艺研究;2006年04期
9 黄家信;论壮族的历史文化特点[J];学术论坛;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照;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袁善来;广西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影响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3 黄安辉;壮族饮食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钟明杰;黑衣壮审美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萍;黑衣壮族群祭祖仪式的审美人类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荔斌;现代视野中黑衣壮文化的审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清新;渗透与守望[D];广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陪郎》(河南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2 伍国栋;;任何民歌都是生态性的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3 ;《哩哩》(普米族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4 ;王永茂《翻一道山来跨一道梁》[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5 ;《农夫打兔》(达斡尔族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6 ;《古丽碧塔》(塔吉克族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7 ;《凤凰歌》(畲族双音)[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8 ;《邀约情人调》(怒族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9 ;河南民歌 伞的思辨 “伞”字的渊源[J];青年与社会;2011年02期
10 朱丽娜;;论流行音乐与名族音乐的关联[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冬松;;居巢民歌发展之我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徐家桢;;当涂民歌改编问题之拙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马峗;;民歌民舞:塑造动感乡村[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张翔;;郫县民歌——汉民族中盛开的一朵奇葩[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姚福祥;;试论水族民歌的形式和韵律[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6 邢孔辉;;简论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化价值[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7 徐熳;赵琳;;解读十七大:创造无愧伟大时代的河北地方文化精品——以河北昌黎县民歌为例[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汤彬;;马山民歌与荆楚文化渊源考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崔立民;;乡间无处不飞歌——浅谈海门民歌的音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初征;;从《欢乐的哈鱼岗》看赫哲族民歌的变化演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志伟;绩溪民歌进京记[N];安徽日报;2004年
2 共由;略论传统民歌的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季国;拯救濒临消亡的西部民歌[N];法制日报;2004年
4 苏丹 沈赤兵;民歌在欢唱[N];贵州日报;2005年
5 灵宝市民政局 杲世录;民歌还姓不姓“民”?[N];河南日报;2001年
6 杨志芳;民歌似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田生;西部民歌冬天里的童话[N];西部时报;2004年
8 赵伟 禹媚 吴荣超 林凤群 甘建波;民歌合唱抒发中华情[N];中山日报;2008年
9 符道禹;浅析巴山民歌《月儿落西下》[N];巴中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庞革平;民歌眷恋的地方[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赵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竹岩;昌黎民歌旋律的形成与特点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何统通;分析山西晋南民歌《梦梦》的艺术特色[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3 萨仁图雅;故事、音乐、文本—科尔沁叙事民歌《韩秀英》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颖;浙江畲族民歌的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5 韦夏妮;民歌传播的仪式论[D];广西大学;2011年
6 冷佩坤;资兴瑶族民歌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毛俊;中国民族声乐土壤孕育下山东民歌的创新与发展[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邱婧雅;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海霞;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人文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樊青青;谈广西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风格特点[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60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86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