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试论音乐审美体验中音色要素的特殊品质

发布时间:2018-06-06 14:04

  本文选题:音乐审美体验 + 音色 ; 参考:《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音色是音乐艺术构成美和表现美的重要组成元素。人们对音色的审美体验是在思维与音乐整体产生的互动中获得的,音色作为基本要素之一,它的独特品质和无限潜力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音乐审美体验中音色要素的性质、表现和作用等具体问题,提出音色从三个方面体现出特殊品质:一、音色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由于主观地位突出从而区别于其它音乐构成元素,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二,音色的魅力是通过“音质”(狭义的认识)与“和声”(广义的认识)这两种形态的具体表现,与人们的情感产生联系,并唤起相应的想象联想和美感体验;三,音色是导致音乐风格成形的原因之一,它对音乐风格的显现具有特征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从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讨论中,导出音色要素的重要体验意义,推动进一步的探讨;第二章从主观方面和表现方面论证音色美的呈现方式;第三章论述音乐对音乐风格形成的独特作用。
[Abstract]:Timbre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compo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musical art.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timbre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ought and music. A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timbre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it with its unique quality and infinite potential. By discussing the nature,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 of timbre elements in music aesthetic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imbre embodies special quality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imbre has special aesthetic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its prominent subjective position in music aesthetic experienc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musical elements. The charm of timbre is through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the two forms of "sound quality" (narrow sense of cognition) and "harmony" (broad sense of understanding),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people's emotion and evokes corresponding imagination, association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Timbre is one of 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musical styl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presentation of musical style.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duces the important experiential significance of timbre elements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music, the second chapter demonstrates the presentation of timbre beauty from subjective aspect and performance aspect.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unique role of music in the formation of musical style.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建明;论和谐——室内乐训练中的音色艺术[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郑荣达;音乐实践中的谐音列[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武亘;Roland TD-10K/B专业演奏用电子鼓系统[J];乐器;1998年05期

4 董聿扬;琴法教学中如何追求弹奏的音色美[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李昌荪;关于启发式教学的体会[J];钢琴艺术;2001年06期

6 老顾;吉它大师Joe Satriani的武器BOSS GT-5[J];乐器;2001年03期

7 张楠;Alanis大嘴专辑的故事[J];乐器;2001年08期

8 金先彬;论钢琴的音色(二)[J];乐器;2002年02期

9 ;吉他鬼才——采访前铁风筝乐队核心人,虞洋[J];吉他平方;2004年01期

10 邢京;Steve Vai完美控制声音的签名踏板——Morley Bad Horsie 2[J];吉他平方;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小敏;;谈钢琴教学中对弹奏音色的把握[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李军;;浅谈歌唱音色的训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倪素萍;张建平;颜永红;吕士楠;;语音音色变换的现有技术分析[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4 周加成;谢志文;;虚拟低音音色与成分的关系[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刘智;吴帆;杨青;;人耳听音能力训练方法的实践与分析[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容杏辉;;如何在电视制作中把好声音关[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7 李建宇;董时军;朱云;吕红;刘士敬;;《素问·脉解篇》“木音”考释及临床治验[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8 谢菠荪;钟小丽;;头部转动与扬声器虚拟听觉重放的音色[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卿剑;;浅谈竹笛音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东港大米 吃米吃健康,送米送东港[A];第三届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专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 汪明江;胆管灯丝电压高低影响音色[N];电子报;2002年

2 张萌;合唱比赛音色重于特色[N];音乐周报;2002年

3 许渌洋;披着英国“羊皮”的德国“狼”[N];音乐周报;2010年

4 浙江 杨向辉;胆机音色形成原理探讨[N];电子报;2001年

5 大林;苹果电脑iParty音色派对登陆成都[N];经理日报;2004年

6 伦毅杰;朝气灵功[N];音乐周报;2007年

7 苗向阳;合唱音色之我见[N];音乐周报;2002年

8 记者 陈启海 通讯员 孙仕华 陈冬青 肖小波;楚筝双杰[N];湖北日报;2004年

9 短歌行 王逸驰;搭配,也是一门学问[N];电脑报;2004年

10 许渌洋;德式音色的明证[N];音乐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肖武雄;频谱音乐的组织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梁红旗;索菲亚·古拜杜丽娜音乐作品技法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9 金毅妮;18-19世纪管弦乐法素描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宇;试论音乐审美体验中音色要素的特殊品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段姗;试论钢琴演奏中音色的调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丹旎;歌唱音色多角度分析及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国秋;《所罗门之歌》—曲布鲁斯[D];中南大学;2006年

5 袁媛;追求钢琴艺术流派 拓展学习思维空间[D];山西大学;2004年

6 郭媛媛;略论古典弦乐重奏与现代电子弦乐重奏的排演[D];山西大学;2006年

7 马新涛;论男高声的声部各类型的划分[D];青岛大学;2007年

8 常平;来自心灵深处[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9 张丙娜;论演奏技术对唢呐音色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李U,

本文编号:1986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986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6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