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膜”与“遮蔽效应”反应曲线特性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基底膜 + 遮蔽效应 ; 参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摘要】:应用基础心理声学的研究新成果对音频处理及相关操作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指导,有利于摆脱个人主观审美趋向,客观的建立声音艺术感受的基本认知过程,且从审美心理要素和心理审美过程两方面探索录音艺术的一般规律,在实际音乐录制过程中对于音响、声音的再创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以"基底膜"与"掩蔽效应"两者的反应曲线和相互镜像关系为着力点,探讨其对音频处理及缩混中的实际用途和作用。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basic psychoacoustics to th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of audio processing and related operations is conducive to getting rid of the personal subjective aesthetic trend and objectively establishing the basic cognitive process of sound artistic feelings. And from the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elements and psychological aesthetic process to explore the general law of recording art, in the actual music recording process for sound, sound re-creation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reaction curve of "basement membrane" and "masking eff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practical use and function in audio processing and mixing.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
【分类号】:J61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曹亮;用弦的振动分析电贝司发声原理[J];物理与工程;2002年04期
3 尤霞光,赵富廷;计算机合成乐音技术的探讨[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年04期
4 狄红卫,陈龙云,,张永林;数字音乐变调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年03期
5 狄红卫,余英林,张永林;多媒体卡拉OK制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年08期
6 高兴;;音乐科技史及其研究领域初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7 王振宇;;浅谈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8 张性魁;;谈钢琴的色彩表达[J];四川戏剧;2009年05期
9 华天y=;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马伟;;论声乐教师的最佳知识结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欣;几种常见民族乐器演奏音高测定及相关律学等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苏华;笙音响色彩的多变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雯;声音内容特征控制的动画自动生成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明璐;中原音乐教育辛勤的耕耘者[D];河南大学;2011年
4 徐鹏进;乐音识别跟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段志尧;多音音乐音高估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曹敏;声乐教学中听辨技能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宝强;我国近代音乐声学研究概览[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庄 元;当代中国音乐声学研究述要[J];中国音乐学;2005年02期
3 王士谦;;关于言语、音乐、生理、心理声学分科定义的一些讨论[J];乐器;1988年Z1期
4 龚镇雄;现代音乐声学——一门显示音乐与物理的联系及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特点的交叉学科[J];现代物理知识;1996年06期
5 ;“语言·听觉·音乐声学”90年年会在南京召开[J];乐器;1991年01期
6 马铁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声学倾向[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 陆彬;;浅谈音乐声学与录音艺术[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8 孙毅;探乐音之源起 寓无形于有形——读《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有感[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雷敏;;论钢琴演奏的心理声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4期
10 黄文辉;;初探提琴制作上的音乐声学(下)[J];乐器;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庄元;;当代中国音乐声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A];2006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乐工;天下音乐尽在手中把握[N];音乐周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琦;音乐声学在扬琴艺术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05年
2 程远;现代音乐声学对当代音乐制作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严登凯;声乐中音色与腔体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4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02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