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青年器乐教师专业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18-06-22 15:03

  本文选题:器乐教师 + 青年器乐教师 ; 参考:《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摘要】:在个案调查与研究基础上,对青年器乐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行动建议,促进更多的青年器乐教师思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途径,促进自己在器乐教学生涯中不断的成长。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as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ers, so as to promote more young instrumental teachers to think about and choos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pproaches, and to promote their continuous growth in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career.
【作者单位】: 甘肃联合大学音乐系;
【分类号】:J6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继亮,费广洪,高潇潇;知识、反思、观念——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3期

2 黄小莲;形成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培训策略——以100堂课的教学分析为原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6期

3 程培杰,许晓娟;试析综合课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8期

4 刘文;中小学教师培训信息化的运行系统构想[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2期

5 于建川;国外教师校本培训的经验及其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2期

6 王春光 ,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4期

7 徐巧英;从“校本培训”走向“校本学习”——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校本培训”的转型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8期

8 赵敬春;营造校本学习的学校管理文化——对圣吉等“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学习体会[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8期

9 赵芙蓉;从公开课的利弊反观其未来发展走势[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5期

10 陈玲;教师研究取向的新进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卓欣莲;;“微格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讲授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李莉;;网络对教师和幼儿科学素养提升的研究[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何金侠;;主题式校本教研促进体育教师发展的应用与实践[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龙秀敏;;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友玉;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立刚;高校教师素质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秦喜超;现代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欧群慧;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望秋;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探索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6 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7 亢光斌;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红;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珊;论视唱练耳教学及其方案设计[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2 艾里;;电影历史的足迹——《中国电影年鉴》简评[J];电影评介;1983年12期

3 徐智章;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超声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召开[J];声学技术;1984年02期

4 杨龙鹤;讲授耳鼻咽喉科学的几点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年02期

5 戴维,叶仁敏;临床心理学的文化教养观念与专业性的问题——由香港的经历来看[J];心理科学;1987年01期

6 祝韵琴;对服装教学的一些想法[J];装饰;1987年04期

7 罗光鑫;;提高铜管演奏水平管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8 程慰世;在建校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摘要)[J];齐鲁艺苑;1988年04期

9 雍伦;;银河新星——王美雪[J];世界博览;1990年01期

10 ;卷首语[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99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武平;熊文渊;陈念湄;孙艳平;常雁军;赵志霞;郭羽佳;杜蓉;;推广应用静脉置管技术的作法与成效[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程五凤;史奎雄;;医学营养专业教育雏议[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韦纯义;;《眼底病杂志》紧紧把握专业发展的新动向[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C];1993年

4 王浩基;;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工作中的作用(摘要)[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1998年

5 王一公;;陕西省电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A];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3年

6 徐仑;;儿科急救人才培养设想与实施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孔宪立;石振明;胡德富;陈建锋;;工程地质专业发展及其岩土工程方向[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魏花萍;熊德宝;;护生实习期间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孙曙光;王静;徐能武;程大胜;王良喜;毛学飞;;400例严重烧伤救治的临床研究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姜永亲;;国外肿瘤护理进展[A];第一届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晓杰 本报记者 李曜明;对中小学校长的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于华;IBM:与员工一起“淘金”[N];中国企业报;2000年

3 项志明 张广苏;炮兵学院 南京分院 火炮教学模拟化[N];解放军报;2001年

4 崔谨;联想:没有天花板的舞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苏婷;小学教师如何走上研究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区校本课程研讨会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胡慧平;全面开发员工潜能[N];国际金融报;2002年

9 记者 练玉春;学校发展关键在管理创新和质量保障[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记者李丽辉、陈少波;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青萍;解读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潘颖;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宜兰;顾巧英“教活学活”思想与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谢艺泉;美国专业发展学校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制度:以日英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田爱丽;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53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053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