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纲风格——《纳木错》创作技法分析
本文选题:叶小纲 + 纳木错 ; 参考:《音乐创作》2011年02期
【摘要】:叶小纲作为中国"第五代专业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且非常有影响的音乐作品。本文将以《纳木错》的创作技法为重点,从协和与不协和、和声、结构、节奏与节拍、调性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通过《纳木错》探讨叶小纲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研究叶小纲是如何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泛调性"这一新的作曲概念,使音乐作品既不失民族特征又具有现代性,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Abstract]:A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osers" in China, Ye Xiaogang has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various genres and very influential music work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creation techniques of "Nam Co >",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onance and disharmony, harmony, structure, rhythm and rhythm, and adjustment, and try to explore the leaves through < Nam Co >.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ic works of the small class, study how Ye Xiaogang creatively applied the new composing concept of "Pan tonality", making the music works not lost both national and modern, thus forming his own unique style.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4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望;音乐结构中的力度[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王澍;德彪西音乐中的“意识流”现象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许淳;理想、无限与永恒[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锐;论俄罗斯当代手风琴音乐作品的民族特性[D];西南大学;2006年
5 薛睿韬;海顿弦乐四重奏结构与织体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6 李辉;核心音集在音乐构成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7 刘涓涓;罗忠昒艺术歌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5年
8 侯太勇;谭盾:解构与重组[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9 徐艳;西方表现主义音乐的审美现代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娟;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频;;风影中的质询者(组诗)[J];诗选刊;2010年01期
2 王元红;;天湖守护者——记中科院纳木错观测站[J];中国西藏(中文版);2010年02期
3 华也;;达玛姑娘(外一首)[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4 红袖添香;;西藏,我步履蹒跚的来了[J];中国西部;2010年Z3期
5 谢紫妮;;天上纳木错[J];乡音;2010年03期
6 孙建中;;纳木错[J];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梁君;;纳木错(二首)[J];诗刊;2010年11期
8 郭伟;韦凌影;;翻越唐古拉山[J];福建乡土;2010年04期
9 钟南平;;天湖纳木错[J];椰城;2010年09期
10 师成森;;水色湖韵(外一篇)[J];青海湖文学月刊;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边多;边巴次仁;拉巴;王彩云;陈涛;;1975-2008年西藏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孙维君;秦翔;杜文涛;刘宇硕;侯典炯;;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气象要素变化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马伟强;马耀明;Bob Su;;利用SEBS估算地表通量研究——以纳木错为例[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斌;;雪融或补给华北平原[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5 ;青藏高原存在地下水深循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6 周石斫;;纳木错湖水量不平衡研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7 吕新苗;;西藏纳木错空气孢粉初步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周石周;康世昌;刘景时;王帅帅;;纳木错流域水文观测的初步结果[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吴艳红;朱立平;叶庆华;王立本;;纳木错流域近三十年来湖泊—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探讨[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徐柏青;邬光剑;朱立平;;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学意义[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星 格桑达瓦;我的新家,就在那美丽的圣湖边[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元红;默默的观测者 无私的奉献者[N];科学时报;2010年
3 记者 田娇;纳木错景区获两块“金招牌”[N];拉萨晚报;2010年
4 记者 陆德选;纳木错将打造国家5A级景区[N];拉萨晚报;2010年
5 记者 田志林;纳木错景区拟打造国家5A级景区[N];西藏日报;2010年
6 记者 郭祚彬 实习生 普珍;百余名国内外选手齐聚拉萨[N];拉萨晚报;2010年
7 牛军 群宗 洛追 德卓 次珍 曾治强;群众心中的“百姓”县长[N];西藏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立;第五届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拉开帷幕[N];西藏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达娃;我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N];拉萨晚报;2010年
10 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记者 程军祥;深圳企业出资建海拔最高食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全全;低温产甲烷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孙静;纳木错流域湖冰变化研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5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07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