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音乐——一个不断填充新意的概念

发布时间:2018-07-04 13:37

  本文选题:音乐 + 礼乐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年02期


【摘要】:梳理我国古代文化体系和音乐术语,是重建中国音乐学的音乐学家必须要做的事。先秦文献中,"声、音、乐"有三层级序,音乐的技术成分逐渐被非音乐的社会成分所取代,最终《乐记》做出了经典诠释,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分类观念影响着后代。同时先秦也出现了作为集合概念的"音乐"及"大音希声"说,此后华夏郑声、四夷胡乐、雅乐俗乐概念总体构成声、音、乐概念延展。在漫长的古代社会进程中,功能音乐与"作为文化的音乐"发生分立,音乐开始独立门户。近代中国,西方艺术音乐与作为艺术家的人及其音乐观念共同促成了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概念词汇的空前派生。礼乐制度造成的人性压抑,是驱使中国人挣脱礼教获得解放的基础,因此,对沉重的礼乐负担的反弹,从反面显示了单纯的意义。然而,在漫长历史中积累起大量名词和解释名词的理论,具有强大的适应性,拥有多元阐释的空间。民族音乐学的理念已经开始与本土的历史叙述结合起来并介入中国音乐文化语境的整体叙事,它展现了一幅将中国的古老学说与普世价值逐渐融合的学理景象。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for musicologists to reconstruct Chinese musicology by combing the ancient cultural system and musical terms. In the pre-Qin literature, "Sound, Sound, Music" has three levels of order. The technical components of music are gradually replaced by non-musical social elements. Finally, Le Ji makes a classic interpretation and becomes a powerful concept of classification that affects future gene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Qin Dynasty also appeared as a collection concept of "music" and "big voice" theory, since then Chinese Zheng Sheng, four Yi Hu Yue, elegant music concept of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sound, music concept extension. In the long process of ancient society, functional music separated from "music as culture", and music began to be an independent portal. In modern China, western art music, together with artists and their musical idea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unprecedented derivation of Chinese musical concept vocabulary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suppression of human nature caused by the system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s the basis for the liberation of Chinese people from the eth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rebound of the heavy burden of etiquette and music shows the pure significance from the opposite side. However, in the long history, a large number of nouns and the theory of explaining nouns have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multiple interpretation space. The idea of ethomusicology has begun to combine with the local historical narration and intervene in the whole narrative of Chinese music cultural context. It shows a theoretical scene that combines the ancient Chinese theory with the universal value gradually.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全球化视野中羌族释比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话分析——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刘春;;解析传统图形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以传统悬鱼造型图案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运用为例[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杨天宇;;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9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10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凯模;民族音乐学的多重性思维方法[J];音乐研究;2002年02期

2 毛继增;亚洲太平洋民族音乐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召开我校王耀华教授当选为新任会长[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刘晗,褚润泽;地域建构的摧毁与本体研究的突围——关于民族音乐学问题症结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毛继增;亚洲太平洋民族音乐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召开[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如何强调其实践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年01期

6 王东涛;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J];齐鲁艺苑;2003年04期

7 毛继增;亚洲太平洋民族音乐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召开中国的王耀华当选为新任会长[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刘晗,褚润泽;地域建构的摧毁与本体研究的突围——关于民族音乐学问题症结的思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黄凰;;民族音乐学中的社会性[J];创作评谭;2003年03期

10 ;亚洲太平洋民族音乐学会将举行第九届年会[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汤亚汀;海伦·迈尔斯;;民族音乐学最近二十年的方向[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2 陈铭道;任也韵;;“平等、自由”的社会宣言——美国黑人灵歌[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红智;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管建华;和郑苏谈民族音乐学[N];音乐周报;2001年

3 记者 阎蓉 实习生 杨黎;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研讨会在乌召开[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杜亚雄;一个“学”字 三下三上[N];音乐周报;2006年

5 韩宝强;欧洲基本乐理与民族音乐学[N];音乐周报;2002年

6 毛继增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音乐学教授;西藏独特的音乐:“一音歌曲”和“欧盖”唱法[N];中国民族报;2013年

7 冯光钰;亚太民族音乐学盛会[N];音乐周报;2002年

8 刘小龙;一种音乐、思想和行为的文化探索[N];音乐周报;2004年

9 齐江;日本学者山口修主张还音乐于社会[N];音乐周报;2007年

10 徐天祥;音乐学新生代的检阅[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亚芳;透过文本:对西方传教士记录的鄂尔多斯音乐的历史民族音乐学考察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肖梅;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润泽;简述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珏;录音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中的桥接角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秦展闻;《民族音乐学导论》译文及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李小平;21世纪初中国大陆民族音乐学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进展[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娅卓;邯郸“街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磊;营造人与社会、自然相和谐的音乐环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卫;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8 李婷;实地考察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的运用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张瑜;大山的回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源;吕宏久蒙古音乐研究之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6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096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a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