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近现代西方声乐艺术在哈尔滨的传播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06 10:29

  本文选题:近现代 + 西方声乐艺术 ; 参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摘要】:近现代西方声乐艺术在哈尔滨的传播,初期局限于在俄侨自身。但随着演出、教学活动开展和俄侨人数的激增,其影响力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拓展,逐步开始有中国学生介入,各类声乐表演团体的实践活动和艺术影响力,使哈尔滨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西方声乐艺术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基地。虽然此时哈尔滨出现的西方声乐艺术,包括歌剧艺术等其他音乐表现方式,国人的参与程度有限,影响力与实际作用更多处在当时社会的上层,但作为中国近现代西方声乐艺术传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影响力仍然不能小觑,无论其专业化程度和水平都显示了较高水准。可以肯定地说,哈尔滨的西方声乐艺术传播与发展,为20世纪之后东北地区声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声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Abstract]:The spread of modern western vocal music art in Harbin was initially confined to the Russian overseas Chinese themselves. However, with the performanc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surge in the number of Russian expatriates, the scope of its influenc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and Chinese students have gradually begun to intervene.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artistic influence of various vocal performance groups are beginning to grow. Harbin became the main base for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vocal music in Northeast China at that time. Although the Western vocal music art that appeared in Harbin at this time, including the opera art and other musical expression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was limited, and the influence and actual function were more in the upper clas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However,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s of Chinese modern western vocal music art, the influence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no matter its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nd level has shown a high standard. It can be said with certainty that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vocal music art in Harbin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art in Northeast China after the 20th century and brought positive promotion t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art in China.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收藏名画赏析·近现代画[J];中国信用卡;2006年15期

2 华磊;;音乐文化传播与变迁的思考——大提琴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音乐创作概述[J];青春岁月;2010年22期

3 ;四川人民出版社推荐书目[J];博览群书;1999年04期

4 韩萱;;竭力尽心筹精品 不负盛世收藏潮——北京翰海2002秋拍综述[J];艺术市场;2002年01期

5 吴燕;;民国初期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联合谈判始末[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李春雨;刘勇;;近现代作家职业化转变的文学史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7 韦蔚;;200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的盘点及预测[J];大美术;2006年02期

8 ;沪上春拍拉开帷幕 上海天衡抢得先机[J];艺术与投资;2007年05期

9 盖志平;;试论近现代艺术语境中“丑”的美学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1期

10 谢崇宁;;罗振玉与日本汉学界之关系考述[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汪德涛;;中国近现代机床发展史话(1956—1966)[A];机械技术史(3)——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曲铁华;常艳芳;;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汪德涛;;中国近现代机床发展史话[A];机械技术史(2)——第二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泽民;近现代以来的“西部大开发”[N];中国档案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粟丹;近现代文物保护不容忽视[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仲叟;近现代字画的收藏[N];深圳商报;2001年

4 首都师范大学 郑莉;日中近现代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异同谈[N];音乐周报;2000年

5 首都师范大学 郑莉;日中近现代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异同谈[N];音乐周报;2000年

6 首都师范大学 郑莉;日中近现代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异同谈[N];音乐周报;2000年

7 首都师范大学 郑莉;日中近现代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异同谈[N];音乐周报;2000年

8 谢其章;近现代书刊市场热点浅析[N];中国商报;2002年

9 刘柳;新视野中的近现代科技史[N];光明日报;2001年

10 ;珍禽鸣春 苍海竞秀[N];美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明贤;近现代伊斯兰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樊端成;近现代广西农业经济结构的演变透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孟建煌;施士洁评传[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崔军民;萌芽期的现代法律新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梁志平;太湖流域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从改水运动入手的回溯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胡斌;近现代昆曲教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菁蕾;近现代长春的社会救济(1889年-1949年)[D];吉林大学;2008年

2 覃永贞;近现代日本柔道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杨帆;近现代桂越边境贸易研究(1889-1949)[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郑丽虹;近现代社会转型与苏州的城市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5 吴璇;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现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邹积森;近现代大连地区工人运动发展历程及特点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叶泉鹏;华侨华人与近现代闽南侨乡教育事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史艳艳;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蒋颖;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马致远;印度近现代贱民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2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102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