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音乐史论法新境的开拓——读国家“十五”艺术科学课题著作《巴蜀音乐》

发布时间:2018-09-03 06:49
【摘要】:《巴蜀音乐》以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16年)为起点,以清代光绪二年为结点,对"巴蜀音乐"史作出了以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综合方法在音乐学标帜下的考论;对古濮族留下的青城山洞经音乐、攀枝花里濮谈经古乐间的递承关系,进行了梳理;以唐代"南昭乐"为背景深入展开了东南亚诸民族音乐迁徙融汇的跨文化探究;在古籍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推论了唐代音乐旋宫转调形态,并进行深入剖析。另对唐巴蜀古琴、唐宋说唱"唱赚"与民族群体文化的发生和传播作了人类学视野的考证。最为着力的章节是突破了文论本体秦惠王九年史论时序的"三星堆遗址"阐述,对三星堆铜铃音乐声学性能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带来巴蜀文明来自长江文明源头论法的新境。
[Abstract]:"Bashu Music" takes 9 years of Qin Hui-Wang (316 BC)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uang Xu of the Qing Dynasty as the node, and makes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Bashu Music"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of historiography, ethnology, anthropolog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methods under the symbol of musicology.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cient music of Qingchengshan cave left by the ancient Pu nationality and the ancient music of the Panzhihua Lipu, and carries out the cross-cultural exploration of the music migration and fusion of the Southeast Asian national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ang Dynasty "Nanzhao Le".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text of ancient books, this paper deduces the changing form of Tang Dynasty music rotation palace, and deeply analyzes it. In addition, it makes an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Tang Bashu Guqin, Tang and Song rap "singing earning" and the occurrence and spread of ethnic group culture.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Sanxingdui site" of the Noumenon Qin Huiwang's nine-year historical theory, to exp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of Sanxingdui's bronze bell music, and to bring the new realm of the Bashu civilization from the source theory of the Yangtze River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西部课题“巴蜀音乐”(05ID159)的课题著作结项鉴定报告
【分类号】:J6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星海;;三星堆:七大谜团谁人解?[J];中国三峡建设;2006年03期

2 ;《三星堆宣言》丰富了会议内容 中外散文诗学会百名作家诗人走进三星堆[J];散文诗世界;2006年06期

3 陈德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02期

4 明红;;三星堆:绚丽多彩的古蜀文化[J];旅游纵览;2004年07期

5 张耀辉;三星堆遗址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1期

6 斯原;青铜人心语——写在三星堆遗址(外一首)[J];畜牧市场;2003年07期

7 陈显丹 ,陈德安;试析三星堆遗址商代一号坑的性质及有关问题[J];四川文物;1987年04期

8 田昌五;“三星堆遗址发现70周年研讨会”闭幕辞[J];殷都学刊;2001年01期

9 张跃辉,杨洋,鲜文凯;三星堆遗址环境地质现状评估及问题防治[J];四川文物;2005年01期

10 裴宁;;三星堆青铜器之谜[J];科学大观园;200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萨日娜;;草原传统音乐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创新与发展[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2 颜丹晨;;当好一片“绿叶”[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3 龙亚君;;提升民族音乐审美素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李学君;;试述民族音乐治疗在妇科方面的运用[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汪灵;;金沙与三星堆古象牙及其矿物学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红东;;音乐教学中关于民族音乐鉴赏的重要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7 颜咏;;关于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8 史影;史晓晔;;关于艺术教育审美化的研究与实验[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林胜利;;泉台南音渊源浅探[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炎中;;形成系统 整体推进 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长效保护机制——太仓江南丝竹保护路径之探索[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席晨;民族音乐在新时代中的回顾与前瞻[N];陕西日报;2008年

2 龚妮丽;文化视野中的民族音乐[N];贵州日报;2010年

3 ;民族音乐盛会 鲜族文化精髓[N];音乐生活报;2010年

4 中国长城艺术文化中心总经理 史俊国;让中国的民族音乐回归大众[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曹绍德;“新视听民族音乐会”有感[N];音乐周报;2003年

6 王宝龙;弘扬民族音乐 唱响时代新声[N];新疆日报(汉);2010年

7 李菊;金湘:坚守民族音乐根脉[N];云南日报;2004年

8 王晓阳;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成立[N];陕西日报;2008年

9 柏叶 (彝族);民族音乐滋养下的音乐家[N];文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徐晋;民族音乐:把握好传统与现代[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莉君;浙江省磐安县仰头村《炼火》仪式的音声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博雅杰;民族音乐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建蓉;云南民族音乐的现代变迁[D];云南大学;2012年

3 贾木子;民族音乐立体审美从视唱练耳谈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锦恰;民族音乐的亲子课程模式探索[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5 徐子渝;浅论阮在当代民族音乐中的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车顺;“上帝之死”与“众神狂欢”[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阳;乡音最真,,乡情最亲[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8 常毅敏;扎根民族 追求自己的理想[D];河南大学;2011年

9 吴洁;论当代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东东;论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9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19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