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江文也的音乐与诗歌

发布时间:2018-10-24 16:59
【摘要】:江文也的音乐、诗歌和乐论应当被视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抒情话语的一部分。他构想现代音乐与诗歌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一个更为宽广的课题,即抒情想象与现代性的关联。一般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典范不外革命与启蒙,而抒情话语要么被贬为与时代的历史意识无关,要么被看作现实主义律令以外的小道。这是一种误解。无论作为一种文类特征,一种美学观照,一种生活风格,甚至一种政治立场,抒情都应当被看作是中国文人和知识分子面对现实、建构另类现代视野的重要资源。
[Abstract]:Jiang Wen's music, poetry and music theory should be regarded as part of Chinese lyric discourse in the 1930s and 1940 s. His way of thinking about modern music and poetry leads us to think about a broader subject, tha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yric imagination and modernity.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model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is no more than r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while lyric discourse is either dismissed as irrelevant to th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times or regarded as a minor road outside the laws of realism. This is a misunderstanding. Whether as a literary feature, an aesthetic view, a style of life, or even a political stand, lyricism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Chinese literati and intellectuals to face the reality and construct an alternative modern vision.
【作者单位】: 哈佛大学东亚系;
【分类号】:I207.25;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城重躬;我所了解的江文也[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晨荟;;一本珍贵的藏文天主教歌谱《Chants Religieux Thibétains》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汪祚民;;《古文辞类纂》重视辞赋选录的理论指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王兵;;论清廷学术宗尚对桐城派文论及其选本实践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4 张雯霞;;基督教音乐文化在兰州的发展状况[J];北方音乐;2011年03期

5 刘清明;欧璐莎;吕世民;;民族的旋律 世界的心声——帮助学生开启《世界民族音乐》学习之门的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6 郎立夫;;近现代中国新音乐教育的启蒙[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7 曹改平;鲜于浩;;澳门与中西艺术交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8 续萍;;明清时期钢琴在中国的传播[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9 李敬煊;潜斌;;论抗战歌曲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以1937年《中华周刊》所载抗战歌曲为研究对象[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0 王丹;;记我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肖友梅先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兵;;探析清廷学术宗尚对桐城派文论及其选本实践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邓波;;中国1949年以前的和声与对位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3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5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吴文南;英国传教士宾为霖与《天路历程》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晓晖;18世纪欧洲音乐与“中国热”[D];河南大学;2004年

3 冯丽君;桐城四祖与《史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雪颖;明代唱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丹;对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重要地位的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琳;《天演论》中严复政治议程的体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尹君;中国古代祭孔雅乐的发展概况及对近现代音乐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9 冯玉玲;冰心散文与传统散文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廖俊宁;明代乐队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琼;;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现代性应“在场”[J];创作评谭;2011年04期

2 吴文瀚;;传承与保护同举,交流与融汇并行——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中原文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胡爱青;;井冈山[J];安徽文学;2011年08期

4 宋宇;;异文化:推动现代性向多元发展[J];绿叶;2011年07期

5 马雪梅;;沈从文的现代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高名潞;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J];艺术·生活;2005年05期

7 王小兵;;论严复翻译作品中的现代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刘雄仕;;论沈从文的现代性文化反思[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海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对先进知识分子革命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1年07期

10 ;革命志士的精神共鸣[J];上海教育;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尚伟;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N];天津日报;2009年

2 汪晖;关于“早期现代性”及其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范垂功;关注现代性的运行[N];文艺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乐之;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秦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N];经济观察报;2009年

8 孟繁华;“多元现代性”及其冲突[N];文艺报;2009年

9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科学系主任 郭忠华;从现代性的视野 理解世界和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记者 陈菁霞;“翻译中国和重建现代性”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8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91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91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