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多重人格的解构
[Abstract]:Chopin,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mposers of the Romantic era, is known as a patriotic musician. This view has dominated the music world for a long time. The author uses the principle of deconstruction to interpret Chopin's personality in a multi-element way,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music researchers, players and educators, so as to understand Chopin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interpret Chopin more comprehensively.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解构主义原理在肖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A097
【分类号】:J6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小淮;听马加洛夫演奏肖邦《夜曲》之枿想[J];视听技术;2000年05期
2 陈立;精彩瞬间——阿格丽奇的两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实况录音[J];钢琴艺术;2002年03期
3 朱雅芬;浪漫主义和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中)[J];钢琴艺术;2003年08期
4 赵小红!上海市桂林路70号202-1204号200234;试论肖邦前奏曲的音乐特点与演奏要点[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孙皓;傅聪情结[J];视听技术;1999年03期
6 唐丽娟;钢琴前奏曲的历史追踪及演奏探讨(二)[J];钢琴艺术;2000年05期
7 梁全炳,姚曼华;第十四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刻上了中国的印记[J];钢琴艺术;2001年01期
8 郭兰兰;肖邦的三首新练习曲[J];钢琴艺术;2001年04期
9 伽农;听李云迪长沙独奏音乐会[J];视听技术;2001年10期
10 马春莲;论肖邦与其夜曲[J];美与时代;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宏艳;叶茂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曾红;杨鑫辉;;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李大为;;文本解读中的人格转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卢谢峰;申继亮;;教师效能的评价结构及人格制约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测量与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彦章;王正国;尹志勇;朱佩芳;;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事故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骆鹏程;李永鑫;;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甘秀英;聂衍刚;周虹;;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研究——以5.12地震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新秀;刘瑞利;张进辅;;家庭生活方式问卷编制及其与儿童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海燕;胡卫平;;学校环境、青少年人格特征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钊;触摸肖邦[N];人民日报;2010年
2 张论文;李云迪:我和肖邦的私密对话[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吴丹;“每个时代都有他们需要的肖邦”[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林达;“这十年,我离肖邦的音乐更近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张克新;谁说肖邦只能抚慰?[N];音乐周报;2010年
6 龚蓓;再现肖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吴房;奥尔森的肖邦之美[N];音乐周报;2010年
8 吴筠;弹肖邦要尽量多情[N];文汇报;2003年
9 ;肖邦心脏仍存着,但政府拒对其DNA检测[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区听涛 编译 本报记者 李瑾;同为纪念厚此薄彼[N];音乐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王旭梅;事件相关电位P300,,LDAEP与气质性格量表TCI人格纬度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6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晨海;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D];湖南大学;2008年
10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冬梅;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肖显惠;徐志摩诗歌意象与人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瑜;走向生命自由的“散步美学”[D];苏州大学;2005年
6 魏清光;语境与文学翻译[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7 夏智姣;创造性误读:一种解构主义翻译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丽静;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译作的地位[D];重庆大学;2003年
9 张珏;从诗歌翻译看译者主体性[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张戌敏;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阈下的《黄帝内经·素问》翻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293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9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