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中的左权民歌
[Abstract]:Zuo Quan folk song is a general name of folk songs in Zuoqu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 Chinese folk songs integration. Shanxi volume > shows that the left-right folk songs in Shanxi folk songs of the five major genre 80. Among them, there are 15 large cavity, accounting for the province's 19 sets of 79, its proportion is obvious.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s of social culture, people have little memory of the "big cavity". Therefore,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left-right folk songs in cultural change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山西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文化生态中的山西民歌”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0509021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利;;对综合性大学音乐系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李祥林;;羌文化“自观”研究的又一成果——评陈兴龙《羌族萨朗文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刘咏莲;;“变迁”、“覆盖”理念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项红;;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长阳南曲进中小学课堂”现状调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李建宗;;革命书写超越中的羁绊——十七年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的模式化叙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阿尼克孜·努尔麦麦提;;维吾尔族的婚礼习俗及其演变——以喀什市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9 熊晓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音乐人类学深度意识的消解[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卢剑锋;;“民族志”与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初探[J];今传媒;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昀京;;科学在中国普及的历史分期探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左永平;;“魔巴制度”——佤族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支柱[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方媛媛;朱映占;;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与变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张岩;;文化的忧郁——以南溪村寨丧葬礼仪的变迁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刘雯婷;;傈僳族艺术形态:基督教的渗透与佛教的融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7 白红梅;;那达慕文化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释[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8 罗艳秋;徐士奎;;如何从民族文化视角探寻民族医药的内核[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答小群;;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金花信仰的文化人类学考察[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10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晨华;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翼;“80后”青年离婚现象的道德拷问[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新生;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华旦多杰;论《格萨尔》对藏族牧区青少年的文化启蒙作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常海;交互设计中的控制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竞昊;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熏染下的文化变迁述略[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邹广文;文化、文化本质与文化变迁[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3 方本新,孙启贵;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审视[J];江淮论坛;2005年05期
4 丁菊霞;;文化与行为——宁夏同心县回族文化变迁的微观考察[J];新世纪论丛;2006年03期
5 葛俊丽;;论澳大利亚英语的变异现象及其文化因素[J];中国外语;2008年02期
6 玛依拉·居马;;北疆定居哈萨克族牧民的文化变迁——以萨尔也木勒牧场哈拉村为例[J];社科纵横;2008年06期
7 杨秀莲;;文化变迁时期的人格问题及其成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8 罗利群;张洁;;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凉山彝族家支尔普文化变迁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紫蓝;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学术研讨会召开[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03期
10 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平;高成强;;基于文化变迁与习俗演化的城乡体育发展理念[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任容;;透过文化变迁审视价值观念更新[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黄福东;;当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突然加速与调适浅析——以龙胜各族自治县细门寨红瑶群众的春节活动为例[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王红光;;对清代贵州民族文化变迁的思考[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许良国;;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赵溢洋;;满族原生态体育文化变迁的解读——以阿城料甸满族聚居村落为个案[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沈亚军;;退下来 干什么[A];老年学论文集(四)[C];2001年
8 杨正军;;从盘瓠形象变化看畲族文化变迁[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9 文必汉;;闲话文人取名并姓氏探源“名”“字”辨证[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袁媛;;城市生产方式转变、文化变迁与历史环境保护——对珠江三角洲历史环境保护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文哲 本报通讯员 刘广阔;沂蒙小调赋新韵[N];经济日报;2005年
2 吴晶莹 刘子昂;南热电共建企村和谐关系[N];经理日报;2009年
3 杨文学;沂蒙老区“红色经济”进会展[N];国际商报;2004年
4 文卓;简析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N];音乐周报;2004年
5 卿小栋;像牵挂亲人一样牵挂村民[N];南充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玉梅;乡曲小调唱开怀[N];金昌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廉丹;沂蒙山水好风光[N];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郇恒赛;“民间小调”变成“现代交响”[N];光明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文杰;“照顾生意”的乡亲文化变迁[N];中国经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潘黎明;喀克勒克的文化变迁[N];喀什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文祥;新疆东乡族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潘秋荣;文化变迁与认同—赛夏族与基诺族的考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陆焱;村落社区的傩仪与象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罗春寒;清代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志斌;散居回族农村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宋晓慧;当代文化变迁与青少年社会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斯琴;那音克乡蒙古族文化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春;文化变迁中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夏雄峰;当代文化变迁与作文命题的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换军;近代文化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旺旺;墨脱门巴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唐晴晖;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芳芳;提升学生文化的育德效能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汤淑红;试论全球化下的文化变迁[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9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30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