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十二音调性音乐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0 13:39
【摘要】:20世纪的音乐理论堪称百花齐放,它好似一个绚丽多彩的万花筒,他们都体现出远离调性音乐的特点。对于音高组织的问题以及分析作品的方法,,许多理论家都想总结出一套可以控制音高的有效方法,乔治·玻尔的《十二音调性》(Twelve-Tone Tonality)就是有目共睹的著作之一。本文通过对“十二音调性”的研究,分析出其严密的音高组织方式以及高度赋予逻辑的内部结构力,作曲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音高材料进行驾驭与控制,使其作品内部结构力既赋予逻辑性又展现出自由化的特点,始终以探索性的方式去获得新的音高组织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新的音乐技法拓展道路。“十二音调性”属于无调性音乐范畴,因此它具备了无调性音乐的总体特征,笔者试图将它与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做比较,意图在于将十二音调性与十二音序列放在平等的地位看待,这样就能够避免用主流的风格来描述这一时期的作曲技法与音乐特征。在这复杂的音乐技法时代,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来认识与了解这些风格流派,尽量做到不偏不倚。然而从玻尔对“十二音调性”的命名又能看出,玻尔将这一理论紧密与传统调性联系起来,认为无调性中的音高关系仍然存在“调性”,由此看出玻尔在和声思维上还是与传统调性有共通之处,笔者也将十二音调性与传统调性在音高组织方式上作比较。 本为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着重梳理十二音调性的结构框架,这一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节为十二音调性的理论前提,第二章节是对十二音调性理论中基本概念的解读,第三章节详细阐述三种调性及转调方式,第四章节介绍和声进行,第五章是笔者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个章节:和值与差值音阶的制作方式。第二部分笔者将十二音调性与调性音乐以及十二音序列音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表现出它们在音高组织方式上的异同,从而体现十二音调性作为后调性音乐理论的价值所在。
文内图片:-2我们将上图和音阶中的第一行(虚线所框出来的四个数)作为范例进行说明,由于第一
图片说明:-2我们将上图和音阶中的第一行(虚线所框出来的四个数)作为范例进行说明,由于第一
[Abstract]:The 20th-century music theory is a kind of flower, it is like a colorful kaleidoscope, they all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away from the tonal music. For the problem of pitch organization and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work, many theorists want to sum up a set of effective ways to control the pitch,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visible works of George Bohr.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twelve-ton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strict pitch organization mode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force which is highly endowed with the logic, the singer can control and control the pitch material in this way, so tha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force of the work can not only give the logic 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beralization, The new pitch organization method has always been obtained in an exploratory way, and only this can be used to expand the road for new music techniques. The "twelve-ton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non-tonal music, so it has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n-tonal music, and the author tries to compare it with the twelve-tone sequence of Berger, and is intended to put the twelve-tone and the twelve-tone sequence in an equal position. In this way, it is possible to avoid using the mainstream style to describe the composition techniques and the musical features of this period. In this complex musical technique era, we should use an objective attitude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e schools of these styles and try to be impartial as far as possible. However, from Bohr's naming of the "twelve-tone", it can be seen that Bohr links this theory closely with the traditional tonality,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is still a "tonality" in the pitch relation in the non-tonality, and it can be seen that Bohr is in comm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onality in harmony with the traditional tonality. The author also compares the twelve-tone with the traditional tonality in pitch organization. It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frame of twelve-tone, which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the twelve-tone theory, an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solution to the basic concept in the twelve-tone theory. In chapter three, the three tonality and the transfer mode, the fourth chapter and the sound,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author's own summary of a chapter: and the producer of the value and the difference scale. In that second part, the author compare the twelve-tone and tonality music with the music of the twelve-tone sequence.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略论20世纪音乐的调性观念与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陈雷;;勋伯格及其十二音体系[J];艺术广角;2005年01期

3 丁国爱;;浅析《夜歌》与《跳舞的玩具》[J];歌海;2009年01期

4 汪立三;萝天[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5 郑英烈;;十二音写作的一次新探索——评科教片《丹顶鹤的一家》的音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6 钱兆熹;;论中国民间锣鼓与十二音体系的同构现象[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7 李长松;音乐无调性——谈勋伯格与他的十二音创作技法[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柯刚;;谢德林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创新[J];音乐创作;2009年05期

9 姚恒璐;自由作曲途径中的潜调性内涵[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张鑫;;浅谈表现主义音乐与勋伯格的艺术成就[J];黄河之声;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海霞;;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徐平力;;和声教学中的近现代和声理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娟;;柯达伊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孔雀飞》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石峰;董馨;;寻找音乐信息与人体的接口(一)[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3年

5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张继农;;勋柏格与十二音音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7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金铁宏;;论和声写作的程序[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刘冬云;;高校音乐专业键盘和声技术训练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韩燕玲;;视唱基础训练研究[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见洌;强调性价比、超轻薄、超宽屏[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严志明邋李晋宇;失调性排尿障碍有法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调性养气 给衰老做“减法”[N];医药导报;2009年

4 刘劲 一刀;视频会议之行业应用(四)[N];网络世界;2004年

5 本报记者 徐瑞哲;科学与艺术都需“异彩杂音”[N];解放日报;2007年

6 赵雨润;中国消基会市场抽检结果表明——能效比制冷量越高空调性能越好[N];中国质量报;2001年

7 钟超军;LOGO是这样诞生的[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陈其钢;对当代西方音乐现状的思考[N];音乐周报;2004年

9 钟超军;打造你的"声品牌"[N];中国工业报;2006年

10 钟超军;LOGO与品牌策略[N];民营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胡筱铮;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中的复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郑艳;结构主义视域下的序列主义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4 钱仁平;1/4音作曲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纪露;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观念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韦辉;布鲁克纳交响曲主题复调形态与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8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瑞;罗忠昒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10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歌;十二音调性音乐理论的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13年

2 高瑾;克热内克十二音对位及其创作实践[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3 杨s齭

本文编号:2512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512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