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盖蒂两首协奏曲配器技法研究—大提琴与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响设计及声学特性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19 17:10
本文关键词:里盖蒂两首协奏曲配器技法研究—大提琴与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响设计及声学特性逻辑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管弦乐配器技术在各种文化交流和开放性的思维融合阶段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革发展。其音响构成与音色处理方式已经不是传统配器思维观念所能包容的。推动配器观念变革的因素自然少不了其受到电子音乐发展的影响。这种突破性的变革其本质是将声学特性的多“参数”进行了多样化的发展。作曲家从声学特性的角度进行探索新的音乐语言,从乐器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到新的配器理念的加入,最后将电子音乐思维引入到配器技术中。里盖蒂作为其中探索人物的代表。 里盖蒂是二十世纪最具特色的作曲家之一。他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富有个性的配器织体创作出大量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对现代音乐写作技法做出了里程碑意义的贡献。里盖蒂在不断探索传统声学乐器配器技法的同时还与电子音乐的音色观念相结合。里盖蒂的创作多元化,除创作传统声学乐器作品外,还积极探索并创作电子音乐。在里盖蒂独特的音乐语言中,他首次提出了“微型复调”的概念,并且将这种技法不断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这种技法已经成为20世纪复调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技法。 由于里盖蒂创作作品众多,而且这些作品有横跨不同年代、参与不同的创作理念之间。考虑到选择相同体裁又具有不同创作思维的作品,决定选择里盖蒂创作中期与晚期的两部协奏曲进行配器声学方面的对比研究。 《大提琴协奏曲》是里盖蒂创作中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里盖蒂没有使用像作品《气氛》那样的庞大管弦乐编制,而是使用了室内乐化的编制来创造微妙的音响。里盖蒂在这个创作阶段深受电子音乐的影响,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电子音乐思维运用的痕迹。整部协奏曲只有两个乐章,这两个乐章分别采用“静态化”与“动态化”的音响结构。 《小提琴协奏曲》是里盖蒂创作晚期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常常被认为是里盖蒂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创作晚期的里盖蒂在《小提琴协奏曲》中,将先锋音乐的探索特点与传统结构思维的关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述里盖蒂的生平及创作思维;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大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进行音色特点与配器的分析,最后还结合频谱技术将两首协奏曲中更多的声学信息进行对比研究。最后为结语,将以上各部分的研究对里盖蒂中期与晚期的配器观念做概括性总结。
【关键词】:里盖蒂 微复调 频谱 声学 音色层 织体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22
【目录】:
- 论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第一章 里盖蒂的生平创作12-18
- 第一节 里盖蒂生平简介12-14
- 一、 里盖蒂的早期创作(匈牙利时期)12-13
- 二、 里盖蒂的创作中期13-14
- 三、 创作晚期14
- 第二节 里盖蒂创作中的微分音14-16
- 一、 大提琴协奏曲15
- 二、 小提琴协奏曲15-16
- 第三节 里盖蒂基于音响声学特性逻辑的创作16-18
- 第二章 大提琴协奏曲音响设计特性与配器布局分析18-42
- 第一节 核心音及核心音程贯穿18-20
- 第二节 静态型音响设计分析(第一乐章)20-31
- 一、 丽化中动态的处理20-23
- 二、 音响幅度23-25
- 三、 音色的基本层与染色层25-26
- 四、 单一音的音色手法26-30
- (一) 同音异弦演奏26-27
- (二) 同音异指法演奏27-29
- (三) 同音异弓法演奏29-30
- 五、 配器布局分析30-31
- 第三节 动态型音响设计分析(第二乐章)31-42
- 一、 异质性织体的结构31-33
- 二、 节奏的纵向处理33-37
- (一) 纵向交错结合34-35
- (二) 纵向同步结合35-37
- (三) 非量化性节奏37
- 三、 特殊化音色的处理37-39
- (一) 点描性37-39
- (二) 噪音化39
- 四、 配器布局与宏观结构39-42
- 第三章 小提琴协奏曲音响设计分析42-84
- 第一节 核心音的贯穿手法42-45
- 一、 五度结构42-43
- 二、 泛音列的使用43-44
- (一) 人工加强泛音列43
- (二) 人工加强分音43-44
- 三、 半音的使用44-45
- 第二节 前奏曲45-56
- 一、 音色+力度+织体的换位形态45-47
- 二、 共鸣添加法47-49
- 三、 非等律运动形态49-52
- (一) 横向变化的非等律运动49-50
- (二) 瞬态化的非等律运动50
- (三) 弓法对非等律运动的改变50-52
- 四、 三层泛音列结合52-53
- 五、 音高+音色微差的比较53-55
- 六、 整体结构配器布局分析55-56
- 第三节 咏叹调、毫克图斯、圣咏56-62
- 一、 调差+音色对比56-57
- 二、 音色中的气氛场57-59
- 三、 音色中的包络线59-62
- (一) 音头的加强59-61
- (二) 内动态和衰变的包络特征61-62
- 四、 整体配器布局分析62
- 第四节 间奏曲62-66
- 一、 三重性对比62-66
- 二、 配器布局66
- 第五节 帕萨卡利亚66-74
- 一、 帕萨卡利亚的原始主题音高节奏形态66-67
- 二、 帕萨卡利亚段落的渐进性和突变性67-71
- (一) 渐进性的发展68-69
- (二) 突变性的发展69-71
- 三、 “浮雕性”的音色模式71-74
- (一) 音色中的消融处理71-73
- (二) 空间换时间73-74
- 四、 配器布局分析74
- 第六节 热情地终曲74-84
- 一、 背景音色的“脏化”处理75-77
- 二、 内动态的增强与衰减77-81
- (一) 增强77-78
- (二) 衰减78-81
- 三、 配器布局分析81-84
- 第四章 两首协奏曲中的声学信息84-101
- 第一节 频谱分析84-88
- 一、 频谱分析介绍84
- 二、 频谱图的类型84-86
- (一) 静态频谱图(static spectrum plots)84-85
- (二) 时变频谱图(Time-varying Spectrum Plots)85-86
- 三、 关于频谱与音色的关系86
- 四、 频谱的表示参数86-87
- 五、 光谱图的识别87-88
- 第二节 创造音响88-98
- 一、 纵向频率的高密集度聚合89-91
- 二、 横向频率的高密集度聚合91-96
- (一) 节奏组合92-94
- (二) 声部组合94-96
- 三、 结合微复调创造音响96-98
- 第三节 、配器中的素描造型(sketch of shapes)98-101
- 结论101-104
- 参考文献104-108
- 后记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明五;;音色的结构作用——论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二交响曲》音色对比与配器布局[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谢力昕;;里盖蒂的音符轨迹 杜法罗与里盖蒂的交谈(上)[J];音乐爱好者;2006年09期
3 徐菖浚;学会鉴赏和理解现代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里盖蒂两首协奏曲配器技法研究—大提琴与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响设计及声学特性逻辑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5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