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的生产、消费及其经济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启超;;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生活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J];兰州学刊;2009年11期
3 刘洋;;试论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兴起的原因[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丁红旗;;从《南齐书·王诩传》看东晋南朝俗乐风俗[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孙明君;;汉晋士族的发展历程[J];文史知识;2009年08期
6 许辉;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J];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06期
7 张振涛;论恩主──关于中古伎乐发展阶段乐户与庇护者依附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音乐学;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索毕德;;晋代至唐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交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潘殊闲;;独酌:李白内心孤独的真实印记——兼论后世的独酌情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奰红;;宋代关于女性的法律对宋词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徐安琪;;花间词学本色论新探[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虹霓;;论《花间集序》对宫体诗的态度——兼评各家对《花间集序》之争议[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邵正坤;;论北朝时期鲜卑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中的羽人与汉代的成仙思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怡;;说}m[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安玉;;六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镇江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大良;北魏官吏收入与监察机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郑f媐,
本文编号:2572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57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