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批评观念价值问题寻思
发布时间:2021-04-13 19:45
本文围绕中国近现代音乐批评观念价值问题展开历史脉络的梳理与学术理论的探究。全文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批评观念的辨析,二、价值问题的廓清,三、核心问题的梳理。将近现代音乐批评的观念按照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定性为:自省阶段、自觉阶段、偏执阶段、单一阶段、癫狂阶段。对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价值观念做出了历史梳理,指出:价值问题是音乐批评者展开批评实践的"动力源"。面对核心问题,给出了四个解决方案:1.避绕三个误区,2.确立三个意识,3.突出三种观念,4.彰显三类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 20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批评观念的辨析
(一) 学堂乐歌时期:自省阶段
(二) “五四”时期:自觉阶段Ⅰ
(三) 战争时期:偏执阶段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单一阶段
(五) “文革”时期:癫狂阶段
(六) 新时期:自觉阶段Ⅱ
(七) 后新时期:自觉阶段Ⅲ
二、价值问题的廓清
(一) 自省阶段
(二) 自觉阶段Ⅰ
(三) 偏执阶段
(四) 单一阶段
(五) 癫狂阶段
(六) 自觉阶段Ⅱ
(七) 自觉阶段Ⅲ
三、核心问题的梳理
(一) 避绕三个误区 (1)
1.“政治禁忌”的误区
2.“宗派主义”的误区
3.“急功近利”的误区
(二) 确立三个意识
1.“人本主义”的意识
2.“文化中国”的意识
3. 批判意识
(三) 突出三种观念
1.“个性化”的观念
2.“现代化”的观念
3.“世界化”的观念
(四) 彰显三类价值
1.“唯美”的价值取向
2.“启蒙”的价值取向
3.“多元”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J]. 周海宏. 人民音乐. 1999(10)
[2]研究中国音乐基本理论需要科学的态度——从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的谬误谈起[J]. 周勤如.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9(03)
[3]全面的现代化,充分的世界化 : 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必由之路——关于“中国音乐文化自性危机论”的几点思考[J]. 邢维凯. 中国音乐学. 1997(04)
[4]近代中外音乐交流中的“全盘西化”问题——对于批评“欧洲音乐中心论”、高扬“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认识[J]. 冯文慈. 中国音乐学. 1997(02)
[5]“文化中国”的现实成果——读《琴诀》并论其在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 明言. 中国音乐学. 1996(04)
[6]“浮瓶信息”引发的思索[J]. 于润洋. 人民音乐. 1995(06)
[7]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上)[J]. 蔡仲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03)
[8]Re的交响谭盾《乐队剧场Ⅱ:Re》分析[J]. 梁茂春.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02)
[9]从《乐队剧场Ⅱ:Re》看谭盾近作的文化意义[J]. 王安国. 中国音乐学. 1994(02)
[10]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J]. 郭乃安. 中国音乐学. 1991(02)
本文编号:3135898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 20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批评观念的辨析
(一) 学堂乐歌时期:自省阶段
(二) “五四”时期:自觉阶段Ⅰ
(三) 战争时期:偏执阶段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单一阶段
(五) “文革”时期:癫狂阶段
(六) 新时期:自觉阶段Ⅱ
(七) 后新时期:自觉阶段Ⅲ
二、价值问题的廓清
(一) 自省阶段
(二) 自觉阶段Ⅰ
(三) 偏执阶段
(四) 单一阶段
(五) 癫狂阶段
(六) 自觉阶段Ⅱ
(七) 自觉阶段Ⅲ
三、核心问题的梳理
(一) 避绕三个误区 (1)
1.“政治禁忌”的误区
2.“宗派主义”的误区
3.“急功近利”的误区
(二) 确立三个意识
1.“人本主义”的意识
2.“文化中国”的意识
3. 批判意识
(三) 突出三种观念
1.“个性化”的观念
2.“现代化”的观念
3.“世界化”的观念
(四) 彰显三类价值
1.“唯美”的价值取向
2.“启蒙”的价值取向
3.“多元”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J]. 周海宏. 人民音乐. 1999(10)
[2]研究中国音乐基本理论需要科学的态度——从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的谬误谈起[J]. 周勤如.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9(03)
[3]全面的现代化,充分的世界化 : 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必由之路——关于“中国音乐文化自性危机论”的几点思考[J]. 邢维凯. 中国音乐学. 1997(04)
[4]近代中外音乐交流中的“全盘西化”问题——对于批评“欧洲音乐中心论”、高扬“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认识[J]. 冯文慈. 中国音乐学. 1997(02)
[5]“文化中国”的现实成果——读《琴诀》并论其在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 明言. 中国音乐学. 1996(04)
[6]“浮瓶信息”引发的思索[J]. 于润洋. 人民音乐. 1995(06)
[7]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上)[J]. 蔡仲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03)
[8]Re的交响谭盾《乐队剧场Ⅱ:Re》分析[J]. 梁茂春.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02)
[9]从《乐队剧场Ⅱ:Re》看谭盾近作的文化意义[J]. 王安国. 中国音乐学. 1994(02)
[10]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J]. 郭乃安. 中国音乐学. 1991(02)
本文编号:3135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13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