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雷琴“器乐化”演奏潜力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06:09
  我国年轻且独具魅力的民族弓弦乐器雷琴,在近几十年来并没有得到与其自身优势相匹配的发展,面临着式微的困局。本文通过三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介绍雷琴的诞生及其“器乐化”发展的现状等概况,并对雷琴的名称及困境做了一些浅析;第二章,通过雷琴与其它乐器在形制、音色、音域、演奏法和表现力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说明雷琴“器乐化”的演奏优势及不足;并从对其它乐器的学习、借鉴中挖掘雷琴潜在的“器乐化”演奏优势;第三章,通过对作品《丝路上的圣徒》中用到的演奏法介绍,对上章提及的借鉴理念予以验证,并从演奏法创新角度进一步探索雷琴的“器乐化”表现空间。认为雷琴既有其传统“声腔化”演奏优势,又有向其他乐器学习、借鉴的广阔发展空间。当代演奏家和作曲家若以开放性的思维,融合多种元素来发展雷琴“器乐化”演奏艺术的表现空间,应是雷琴走出困局的可行之路。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雷琴“器乐化”演奏潜力探究


图1-2】当时刊登演出信息的报纸中国音乐家协会雷琴研究会授权使用??

图鉴,乐器,名称


\告心??1:焱鉍_罾霤.r??【图1-2】当时刊登演出信息的报纸中国音乐家协会雷琴研究会授权使用??第二节关于名称??关于雷琴的名称众说不一。目前有些书中如汪毓和编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用??的是“擂琴”,有的书中如由刘东升主编的《中国乐器图鉴》@即用的“雷琴”。毋庸置疑,??一件乐器要发展,至少在称谓上要统一和规范。??宋东安在其《王殿玉雷琴艺术暨宋东安曲作选》“雷琴”一节中说:??“?王先生在谈到这件乐器的音量时,曾以雷声相喻,故选取了‘雷’字,于是由??‘大弦子’改为‘大雷’。1953年,王先生及其弟子韩凤田、赵玉斋、宋东安商妥,命其??为‘雷琴,。”③??傅定远在其《雷琴演奏法曲集》概述“雷琴溯源”中说:??“1953年,……记者采访时问起这个乐器的名称,王先生以其声大如雷,就说叫‘大??雷琴’吧。可能因为王先生的山东口音,记者写成了‘大擂琴(问)’。后来人们也就跟着用??普通话音叫它‘大擂(⑷)’

雷琴“器乐化”演奏潜力探究


图1-4】雷琴???


本文编号:3136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136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