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20:0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会来华开办学校开启了近代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之路,烟台成为最早在新式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程的城市。本文试图对烟台基督教会学校中的音乐课程设置、音乐社团与音乐活动、音乐师资等方面的史料进行梳理,剖析在近代城市文化变迁中,教会教育对远方"他者"的文化形塑,及西方音乐传播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解构。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不难看出军乐队演出时的盛况
图5.1929年真光女子中学教职员合影瑒瑡?从当时遗留的学校教师合影(见图5)和教师基本情况记录表来看,烟台地区的基督教会学校已经是男女混校、男女生同课堂和聘用女性教师的“开放之地”。1920年济南第一师范准备开办男女混合班,并从苏州聘请了两名教白话文的中文女教师,结果还未授课女教师就遭受无端侮辱和广泛质疑,被《通俗时报》抨击为“教育界荒唐举动”瑒?瑢,可见山东的封建保守思想顽疾之重。而在19世纪末的教会学校中早已开始有外籍女教师授课,随之教会学校也开始聘用中国女教师担任音乐及其他课程,这无疑是女性解放在近代山东的先行。四、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历史省思1.对远方“他者”的文化形塑近代传教士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通商口岸的开启来到了胶东之北的烟台,无论从心理、文化、国界距离来讲都是“自我”的远方,他们不远万里怀揣着浪漫情怀和宗教理想在他乡之土寻求对“他者”———“蛮荒”之地的文化形塑,试图构建一幅福音缭绕的图景。在音乐文化方面试图对国人加以改造,如狄就烈所说:“中国乐法固然是有的,只是不及西国的全,也不及西国的精。而且中国所行的腔调,大概都属玩戏一类,若用他唱圣诗敬拜神,是不合式的。”瑒瑣?因此制以教材和乐谱,从而让国人习得西乐,手指抚以钢琴,进而可以更好地传颂赞美诗。孙小钧: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研究·77·瑒瑡?瑒瑢?瑒瑣?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66页。王恒:《山东白话教学第一课》,见《济南党史研究》,济南: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2006年第1辑总第33辑,第113页。狄就烈:《〈圣诗谱〉原序》,见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
1901年光绪皇帝下令自1902年起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瑒?瑩,乐歌课才作为“废八股、改科举、兴学堂”的新兴课程在学校中广泛设立。图6.1920年焕文中学的上课实景瑓瑠?山东不仅有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更有深根固柢的封建思想,对于女性而言,不应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否则有违传统观念。1936年烟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组织青年话剧社,计划排演话剧《雷雨》,在寻觅女主角时发现一位袁小姐为最佳人选,但她却由于家庭阻力、“怕社会上笑话”而被迫放弃。而教会学校早在19世纪末就注意到女性教育对山东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如图6左下角所示,焕文中学的女生课堂中摆有一架脚踏风琴,中间的女生也明显是“天足”,反映出在教会学校中女子从身体到精神都得到了“解放”。女子义塾(1864)、会英小学(1867)、培真学校(1890)、毓璜顶女校(1904)、焕文中学(1906)、卫灵女校(1907)、义由女校(1910)、真光女子中学(1920)等基督教会支持下的女校纷纷建立;1923年信义小学实行男女学生合班授课,更成为当时的一大创举。而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之后,全国才逐步开放了由国人自办女子学堂。毋庸置疑的是,教会学校在近代山东的女性解放、女性教育和男女平权的倡导等方面,都起到过历史的引领作用。结语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的建立开启了山东乃至中国音乐教育之先,而传教士在西方音乐由西向东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多重身份。就其音乐传播和音乐教育的目的来看,(下转第148页)孙小钧: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研究·79·瑒瑩?瑓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上海:中华书局,1958年,第4697页。锐明:《焕文中学的女生》,见《老照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第98辑,封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狄就烈、《西国乐法启蒙》、《圣诗谱》[J]. 宫宏宇. 中国音乐. 2008(04)
本文编号:3478430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不难看出军乐队演出时的盛况
图5.1929年真光女子中学教职员合影瑒瑡?从当时遗留的学校教师合影(见图5)和教师基本情况记录表来看,烟台地区的基督教会学校已经是男女混校、男女生同课堂和聘用女性教师的“开放之地”。1920年济南第一师范准备开办男女混合班,并从苏州聘请了两名教白话文的中文女教师,结果还未授课女教师就遭受无端侮辱和广泛质疑,被《通俗时报》抨击为“教育界荒唐举动”瑒?瑢,可见山东的封建保守思想顽疾之重。而在19世纪末的教会学校中早已开始有外籍女教师授课,随之教会学校也开始聘用中国女教师担任音乐及其他课程,这无疑是女性解放在近代山东的先行。四、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历史省思1.对远方“他者”的文化形塑近代传教士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通商口岸的开启来到了胶东之北的烟台,无论从心理、文化、国界距离来讲都是“自我”的远方,他们不远万里怀揣着浪漫情怀和宗教理想在他乡之土寻求对“他者”———“蛮荒”之地的文化形塑,试图构建一幅福音缭绕的图景。在音乐文化方面试图对国人加以改造,如狄就烈所说:“中国乐法固然是有的,只是不及西国的全,也不及西国的精。而且中国所行的腔调,大概都属玩戏一类,若用他唱圣诗敬拜神,是不合式的。”瑒瑣?因此制以教材和乐谱,从而让国人习得西乐,手指抚以钢琴,进而可以更好地传颂赞美诗。孙小钧: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研究·77·瑒瑡?瑒瑢?瑒瑣?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66页。王恒:《山东白话教学第一课》,见《济南党史研究》,济南: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2006年第1辑总第33辑,第113页。狄就烈:《〈圣诗谱〉原序》,见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
1901年光绪皇帝下令自1902年起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瑒?瑩,乐歌课才作为“废八股、改科举、兴学堂”的新兴课程在学校中广泛设立。图6.1920年焕文中学的上课实景瑓瑠?山东不仅有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更有深根固柢的封建思想,对于女性而言,不应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否则有违传统观念。1936年烟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组织青年话剧社,计划排演话剧《雷雨》,在寻觅女主角时发现一位袁小姐为最佳人选,但她却由于家庭阻力、“怕社会上笑话”而被迫放弃。而教会学校早在19世纪末就注意到女性教育对山东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如图6左下角所示,焕文中学的女生课堂中摆有一架脚踏风琴,中间的女生也明显是“天足”,反映出在教会学校中女子从身体到精神都得到了“解放”。女子义塾(1864)、会英小学(1867)、培真学校(1890)、毓璜顶女校(1904)、焕文中学(1906)、卫灵女校(1907)、义由女校(1910)、真光女子中学(1920)等基督教会支持下的女校纷纷建立;1923年信义小学实行男女学生合班授课,更成为当时的一大创举。而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之后,全国才逐步开放了由国人自办女子学堂。毋庸置疑的是,教会学校在近代山东的女性解放、女性教育和男女平权的倡导等方面,都起到过历史的引领作用。结语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的建立开启了山东乃至中国音乐教育之先,而传教士在西方音乐由西向东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多重身份。就其音乐传播和音乐教育的目的来看,(下转第148页)孙小钧:近代烟台基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研究·79·瑒瑩?瑓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上海:中华书局,1958年,第4697页。锐明:《焕文中学的女生》,见《老照片》,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第98辑,封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狄就烈、《西国乐法启蒙》、《圣诗谱》[J]. 宫宏宇. 中国音乐. 2008(04)
本文编号:3478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47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