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邦乐旋律的下行浮动特征初探——以都节音阶体系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08 12:35
日本明治维新后期邦乐概念逐渐成型,作为日本国内与西洋音乐的相对乐种,以江户时代音乐为中心的邦乐具有更加鲜明的日本民族韵味,包含半音进行的都节音阶更是成为邦乐的代表性音调进而广为人知。本文在小泉文夫所提出的"四度音列"理论基础上辅以《糸竹初心集》等相关史料,立足民族音乐学视角以都节音阶商、羽的"下行浮动"特征为线索,试从都节音阶体系角度探寻日本近世邦乐的民族韵味根源。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都节调式的运用——详析《冬花》调式特点[J]. 黄珩. 大众文艺. 2017(07)
[2]关于日本都节、琉球调式成因及形成时期等问题的探讨[J]. 徐荣坤. 音乐研究. 1998(02)
[3]从西安鼓乐的译谱再谈日本都节调式(音阶)的成因[J]. 李来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8(01)
[4]“日本音阶”新说探讨(上)[J]. 东川清一,王少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0(03)
本文编号:3671521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都节调式的运用——详析《冬花》调式特点[J]. 黄珩. 大众文艺. 2017(07)
[2]关于日本都节、琉球调式成因及形成时期等问题的探讨[J]. 徐荣坤. 音乐研究. 1998(02)
[3]从西安鼓乐的译谱再谈日本都节调式(音阶)的成因[J]. 李来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8(01)
[4]“日本音阶”新说探讨(上)[J]. 东川清一,王少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0(03)
本文编号:3671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7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