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德《序曲与赋格四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16:06
本文关键词:丁善德《序曲与赋格四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丁善德 序曲与赋格四首 中国复调 民族化作曲 演奏分析
【摘要】:丁善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和理论家。丁善德的教育事业可谓桃李满天下,先后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知名音乐家们。他曾在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留学深造。而且,丁善德是一位非常爱国的音乐家,他立志要把中国音乐继续发扬光大,也创作了很多中式的音乐。 复调音乐起源于欧洲,并长期始终延续着多声部的旋律思维。而中国的音乐相对而言,就比较单调,因为中国音乐是以单音音乐为主体来构造旋律,虽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复调因素,那也大多数是以音乐所需求来加以的,并不是以多声部音乐为动机来创作的。所以中国音乐要发展复调音乐,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为此,丁善德先生一直坚持刻苦专研中国复调音乐。《序曲与赋格四首》是丁善德在1988年创作的富有中国民族化特色的复调套曲。序曲与赋格组成的套曲形式,本身是一种很古老的结构形式。但丁善德却将这种古老的结构形式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这一方面体现在了他将西方复调与中国音乐的巧妙结合上,使套曲展现了一种中国民族化的特色。 在演奏这部作品时我们要注意,中国的五声调式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要把中式的韵味演奏出来。并且要注意主题的起伏,突出主题,衬托主题。这部套曲中,每一部序曲与赋格都有相对应的小标题,我们要先理解标题的含义,再去演奏作品,要把作品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演奏表达出来,这样才算没有辜负标题的含义。否则,作曲家为每一首乐曲命名的标题就失去了意义。 钢琴演奏虽然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但在演奏时,应该既要弹奏,又要表演。这就需要演奏者要发挥自己的演奏才能,,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演。作曲家的作品只有通过演奏者的演奏才能呈献给听众,而且乐曲要通过演奏者的再创造加工才能感染听众。否则的话,听众只听音频资料就可以了。所以,钢琴演奏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听众面前,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还应该做到不仅对作品负责,更应该对听众负责。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应该能使听众与钢琴演奏者和作品的情绪相一致,一起哭或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认识钢琴演奏的重要意义。所以,要做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者,必须视钢琴演奏为自己的艺术生命。 丁善德先生的这部复调套曲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作品,我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演奏这部作品来感受一下中国复调的精妙之处。同时也让我们把中国式复调发扬光大!
【关键词】:丁善德 序曲与赋格四首 中国复调 民族化作曲 演奏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4-5
- Summary5-9
- 引言9-14
- 一、作曲家丁善德及其创作的音乐14-17
- (一)作曲家丁善德及其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14-16
- 1.作曲家丁善德14-15
- 2.丁善德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15-16
- (二)钢琴曲《序曲与赋格四首》的创作背景16-17
- 1.社会背景16
- 2.丁善德的复调音乐观16
- (1)丁善德在实践中发掘复调音乐16
- (2)通过钢琴演奏接触西方多声部音乐16
- (3)专攻多声部写作技巧16
- 3.钢琴曲《序曲与赋格四首》的成就16-17
- 二、钢琴曲《序曲与赋格四首》的音乐分析17-32
- (一)第一套曲:序曲《思索》与赋格《喜悦》分析17-19
- 1.曲式结构分析17
- (1)序曲《思索》17
- (2)赋格《喜悦》17
- 2.和声分析17-19
- (1)序曲《思索》17-18
- (2)赋格《喜悦》18-19
- 3.民族特色调式19
- (1)序曲《思索》19
- (2)赋格《喜悦》19
- 4.民族音乐风格、特性19
- (1)序曲《思索》19
- (2)赋格《喜悦》19
- (二)第二套曲:序曲《忧愁》与赋格《欢乐》分析19-23
- 1.曲式结构分析19-20
- (1)序曲《忧愁》19-20
- (2)赋格《欢乐》20
- 2.和声分析20-22
- (1)序曲《忧愁》20-21
- (2)赋格《欢乐》21-22
- 3.民族调式分析22
- (1)序曲《忧愁》22
- (2)赋格《欢乐》22
- 4.民族音乐风格、特性22-23
- (1)序曲《忧愁》22
- (2)赋格《欢乐》22-23
- (三)第三套曲:序曲《雀跃》与赋格《追逐》分析23-26
- 1.曲式结构分析23
- (1)序曲《雀跃》23
- (2)赋格《追逐》23
- 2.和声分析23-24
- (1)序曲《雀跃》23-24
- (2)赋格《追逐》24
- 3.民族调式分析24-25
- (1)序曲《雀跃》24-25
- (2)赋格《追逐》25
- 4.民族音乐风格、特性25-26
- (1)序曲《雀跃》25
- (2)赋格《追逐》25-26
- (四)第四套曲:序曲《激动》与赋格《欢舞》分析26-30
- 1.曲式结构分析26-27
- (1)序曲《激动》26
- (2)赋格《欢舞》26-27
- 2.和声分析27-29
- (1)序曲《激动》27-28
- (2)赋格《欢舞》28-29
- 3.民族调式分析29-30
- (1)序曲《激动》29
- (2)赋格《欢舞》29-30
- 4.民族音乐风格、特性30
- (1)序曲《激动》30
- (2)赋格《欢舞》30
- (五)钢琴曲《序曲与赋格四首》的复调特性分析30-32
- 1.继承传统30-31
- (1)传统的曲式结构30
- (2)传统调式和声的终止式30-31
- (3)传统调式调性31
- (4)传统复调技术31
- 2.开拓创新31-32
- (1)调式调性的创新31
- (2)音乐材料的创新31
- (3)音响材料的开拓创新31-32
- (4)复调技术的创新32
- 三、钢琴曲《序曲与赋格四首》的演奏分析32-41
- (一)弹奏指法参考32-35
- 1.第一套曲:序曲《思索》32-33
- 2.第一套曲:赋格《喜悦》33
- 3.第二套曲:赋格《欢乐》33-34
- 4.第三套曲:序曲《雀跃》34
- 5.第三套曲:赋格《追逐》34
- 6.第四套曲:赋格《欢舞》34-35
- (二)演奏方法与技巧分析35-41
- 1.第一套作品:序曲《思索》与赋格《喜悦》35-37
- (1)序曲《思索》35-36
- (2)赋格《喜悦》36-37
- 2.第二套作品:序曲《忧愁》与赋格《欢乐》37-38
- (1)序曲《忧愁》37
- (2)赋格《欢乐》37-38
- 3.第三套作品:序曲《雀跃》与赋格《追逐》38-39
- (1)序曲《雀跃》38
- (2)赋格《追逐》38-39
- 4.第四套作品:序曲《雀跃》与赋格《追逐》39-41
- (1)序曲《激动》39-40
- (2)赋格《欢舞》40-41
- 四、研究钢琴曲《序曲与赋格四首》的意义41-43
- (一)理论价值41
- (二)实践价值41-43
- 1.提高个人演奏分析能力41-42
- 2.为今后的教学打基础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60
- 后记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津;;十二音技术对当代作曲的影响[J];才智;2011年09期
2 崔萌;;从音体系角度看中西音乐的不同[J];成功(教育);2008年09期
3 赵晓生;;饮水思源——丁善德教授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6年01期
4 周广仁;;我的恩师丁善德先生[J];钢琴艺术;1996年01期
5 徐湘;;丁善德音乐生涯与业绩回顾之启示[J];北方音乐;2010年11期
6 杨瑞庆;;音乐大师丁善德[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08年03期
7 戴鹏海;丁善德音乐年谱长编[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8 赖朝师;;继承传统 突破创新——丁善德序曲与赋格四首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1期
9 钱亦平;为纪念丁善德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而作 金声玉振 一代宗师——丁善德先生的创作成就和人格魅力[J];人民音乐;2002年04期
10 汪毓和;;中国钢琴音乐的开拓者、奠基者——丁善德[J];人民音乐;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541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4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