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宜传天下、咸使知闻:全球视野的中国问题考察——《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读后

发布时间:2017-07-19 01:16

  本文关键词:宜传天下、咸使知闻:全球视野的中国问题考察——《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读后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传播 中国音乐 重大攻关项目 王耀华 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问题 时代命题 文化生活 王先生 传播状况


【摘要】:正王耀华教授主编的《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以下简称《国际传播》)1付梓已一载有余。细想来,笔者跟随王先生读博期间,正值《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课题研究攻坚阶段。因此说来,我与"国际传播"有缘,与此书有缘。作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成果,该著站在国家立场,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这一时代命题。一、全球视野:学术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国音乐;重大攻关项目;王耀华;民族音乐文化;中国问题;时代命题;文化生活;王先生;传播状况;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耀华教授主编的《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以下简称《国际传播》)1付梓已一载有余。细想来,笔者跟随王先生读博期间,正值《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课题研究攻坚阶段。因此说来,我与“国际传播”有缘,与此书有缘。作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成果,该著站在国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新凤;;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的三个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刚;浅析采访主客体间的心理互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程少武;语言输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张楠;;“短信”媒体 卓越“视”力——从厦门“PX风波”看手机短信的舆论力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王海;;20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家的宣传技巧考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陈赵阳;;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媒体引导向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云;;对我国大学生体育受众心理特征的调查与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8 阎西林;论“外审”的角色定位[J];编辑学报;2004年05期

9 赵新利;;网络环境下的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邓香莲;;解析新媒体环境对阅读的影响[J];编辑之友;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党跃武;;从知识交流到知识管理——新知识交流论纲[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4 张次第;曹萌;;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6 冯炜;;社会场景:传播主体的心理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姜红;;作为“信息”的新闻与作为“科学”的新闻学[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王军;曹宇;肖畅;;设计艺术传播的可持续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王雷;;坚持“三贴近”促进科普传播人性化[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明侠;闫生金;;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中小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A];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5年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二)[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鸿雁;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建胜;转型农民的大众媒介使用[D];南京大学;2012年

9 夏源;新媒体政府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张红方;我国社会热点事件与科学普及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转基因水稻”事件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帆;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特色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琪;网络舆论被主流媒体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宇;网络干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吴艳雯;政府和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权责定位和互动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熙;;汉语的国际地位与国际传播[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赵世举;;《汉语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专栏弁言[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3 仪名海;;国际传播组织发展动因初探[J];对外传播;2008年09期

4 邓建国;;传播中国的另类力量:在华外国人的博客[J];对外传播;2009年06期

5 邓建国;;融合与渗透:网络时代国际传播的新特征及对策[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6 刘康;;国际传播的媒介和中介——中国眼中的西方“中国通”[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互联网与国际传播研讨会暨庆祝中国网成立十周年[J];对外传播;2010年12期

8 严文斌;顾钱江;;传播自觉·话语接轨·媒介创新——2010中国国际传播事件回眸[J];对外传播;2011年01期

9 唐润华;刘滢;;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J];对外传播;2011年11期

10 李萍;;“文化成都”城市建设模式的国际传播——意识、契机、策略与方式[J];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心颖;;首都危机事件国际传播的有效控制[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2 Dan Schiller;;国际传播中政治经济权力平衡的变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黄强;潘晓波;董植寿;;武术国际传播绩效评估框架体系的建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的新途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郜书锴;;国际传播的重新布局——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实践与理论[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1[C];2010年

6 郭可;;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及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A];第三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王利涛;刘庆;;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A];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智;刘胜楠;;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调查及未来传播策略研究[A];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玲;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记者 于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王庚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玉;汉语国际传播处于发展机遇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吴飞;应对国际传播的新挑战[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新途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记者 杜军玲;非盈利性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成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记者 韩晓东;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在京成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梦杨;福莱国际传播宣布上海新领导团队[N];中国贸易报;2010年

10 贺明华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建立高效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男;减少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噪音[D];外交学院;2005年

2 李大元;跨文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D];吉林大学;2005年

3 古天姣;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吉广荣;汉语大众媒介与汉语国际传播[D];郑州大学;2012年

5 卫然;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下的品牌化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6 陈国洲;民间力量利用网络挑战国际传播霸权的个案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朱宏江;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钟晓满;中国体育国际传播:挑战与创新[D];成都体育学院;2014年

9 阎玉杰;中日语言国际传播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马宁;媒介、意识形态与国际传播[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60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60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