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现象”的研究及其对当今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26 03:10
本文关键词:“谭晶现象”的研究及其对当今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
【摘要】:谭晶,中国歌坛实力唱将之一。她的演唱情感真挚、清新自然,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她的音质清丽纯正,风格简约大气,声音极具穿透力,被社会各界和广大受众誉为“天籁之声”。在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上,她独辟蹊径,大胆探索,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完美的融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于一炉,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流行贯通于一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跨界唱法”,并得到业内人士和受众的广泛认同。李双江老师由此总结了一个“谭晶现象”。 本论文从民族声乐的审美基础出发,以民族声乐发展历程为背景并根据当前民族声乐存在的问题,研究“谭晶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风格特征,,并分析“谭晶现象”对我国声乐教学的启示以及对今后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全文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谭晶的艺术成就和成长之路。第二章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为主线,阐释“谭晶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内涵。第三章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主要美学特征为依据,借助声乐基本理论对谭晶演唱作品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谭晶现象”的基本风格特征。第四章结合当今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声乐发展的潮流,探讨“谭晶现象”对今后声乐教学实践的启示和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方向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谭晶现象”的产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我国音乐界对声乐艺术的统一认识。希望“谭晶现象”能够带来中国乐坛的再次“百花齐放”,使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多元化发展中独领风骚。
【关键词】:谭晶 美声 民族 通俗 风格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绪言9-11
- 第一章 “谭晶现象”的产生11-15
- 1.1 谭晶的艺术成就11-12
- 1.2 谭晶的成长之路12-15
- 第二章 “谭晶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内涵15-25
- 2.1 “谭晶现象”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15-20
- 2.1.1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15-16
- 2.1.2 美声唱法的引入16-17
- 2.1.3 通俗唱法的融合17-18
- 2.1.4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18-20
- 2.2 “谭晶现象”形成的文化内涵20-25
- 2.2.1 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影响20-21
- 2.2.2 中国声乐艺术审美观念的多元化21-23
- 2.2.3 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跨界演唱23-25
- 第三章 “谭晶现象”的基本风格特征25-45
- 3.1 科学性25-28
- 3.1.1 声乐界中对声乐“科学性”的片面认识25-27
- 3.1.2 “谭晶现象”体现了声乐的科学方法与声乐风格的辩证统一27-28
- 3.2 民族性28-31
- 3.2.1 民族声乐的内涵28-30
- 3.2.2 “谭晶现象”顺应“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发展方向30-31
- 3.3 艺术性31-39
- 3.3.1 谭晶演唱作品的音色美32-33
- 3.3.2 谭晶演唱作品的润腔美33-36
- 3.3.3 谭晶演唱作品的可控美36-37
- 3.3.4 谭晶演唱作品的个性美37-39
- 3.4 时尚性39-45
- 3.4.1 融“美、民、通”三种唱法的协调美40-42
- 3.4.2 传统风格与现代性共存的和谐美42-45
- 第四章 “谭晶现象”引发的启示45-57
- 4.1 对声乐教学的可行性启示45-52
- 4.1.1 声乐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45-47
- 4.1.2 声乐教学中应强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47-50
- 4.1.3 继承传统声乐文化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0-51
- 4.1.4 开设通俗专业并增加音乐剧歌曲的实践51-52
- 4.2 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方向的启示52-54
- 4.2.1 立足传统音乐文化,全面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的精华52-53
- 4.2.2 吸纳一切先进元素,促进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53-54
- 4.2.3 加强声乐艺术建设,突出民族声乐创作风格的多元化54
- 4.3 “谭晶现象”在声乐教学中可能引起的问题54-57
- 4.3.1 “急功近利”的音乐价值观55
- 4.3.2 一位追求多元化而忽视了理性选择55-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亨芳;论中国唱法的风格类型及艺术特征[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乐黛云;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李玲;;论声乐教育中的“适度交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574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7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