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赫哲族民歌的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9:33

  本文关键词:赫哲族民歌的艺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赫哲族 民歌 伊玛堪 嫁令阔


【摘要】: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省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一少部分赫哲族主要散居在我国的桦川、富锦三县、依兰和佳木斯市,是我国人口第二少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依靠渔猎为主的民族。赫哲族是有自己的语言的,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但是赫哲族却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他们大多数都是使用汉族文字,并用大马哈鱼头用来记年。他们狩猎和捕鱼,用简单的鱼叉、钩和弓箭,飞镖枪猎犬,穿着动物皮或鱼皮做的衣服,吃豆做的酱,吃烧烤食品——“塔拉哈西”(烤鱼)。生活是艰难的,但有趣。 现如今,专业音乐工作者多次深入到赫哲族聚居区搜集民间音乐,改编、创作了不少反映新生活的歌曲。赫哲族的民歌形式被广泛的采用,对新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乌苏里船歌》流行全国,成为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它的表演形式及唱腔很可能进一步定型化,它的情节结构将更为曲折动人,引人入胜。但是针对于一个濒危失传的民族艺术形式,最为重要的是其传承,而恰恰因为赫哲族没有传承的文字,导致了很多的伊玛堪无法用文字记载,在赫哲族口口相传的文化承载中,太多优秀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 赫哲民乐形式在当今社会,笔者认为最重要是行之有效的传承。一方面能保护一个文化的繁衍,一方面能根据其悠久的演唱形式进行现有民族音乐的推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要在保留原味道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合,,并能接受并承担起时代的评价。本文以赫哲族的历史、环境及相关文化的说明为基础,论述由此文化孕育出的赫哲族民歌的特征、演唱技巧及传播形式等,就是为了充分挖掘出更多的本民族的,古老而有价值的财富,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赫哲族民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赫哲族 民歌 伊玛堪 嫁令阔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一、 选题背景10-11
  • 二、 研究内容及意义11-13
  • 第二章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民族—赫哲族13-18
  • 一、 赫哲族分布及历史构成13-14
  • (一) 人口分布13
  • (二) 历史构成13-14
  • 二、 赫哲族语言与文学艺术14-15
  • (一) 语言14
  • (二) 文学艺术14-15
  • 三、 赫哲族民俗与生产方式15-16
  • 四、 赫哲族传统及宗教信仰16-18
  • (一) 传统婚俗16
  • (二) 宗教信仰16-18
  • 第三章 赫哲文化的主要承载艺术—民间音乐18-22
  • 一、 赫哲民乐的主体构成18-19
  • 二、 赫哲民乐的个体特征19-20
  • (一) 民间音乐的形成主要源于渔猎生活19
  • (二) 口口相传式的音乐传播方式19-20
  • (三) 调式简单,节拍规整20
  • 三、 赫哲民乐的演唱技法20-22
  • (一) 调式与音阶20-21
  • (二) 曲式结构21-22
  • 第四章 赫哲民歌泛称—嫁令阔22-28
  • 一、 即兴填词的民间小调22-23
  • 二、 波浪旋律与划动节奏23-26
  • 三、 渔乡猎乡的赫哲之韵26-28
  • (一) 起兴26
  • (二) 比喻26-27
  • (三) 反复27-28
  • 第五章 口承相传的说唱艺术形式—伊玛堪28-35
  • 一、 无法追溯的来源—伊玛堪词义28-29
  • 二、 学界认知的说唱—伊玛堪详解29
  • 三、 没有伴奏的演唱—伊玛堪特色29-35
  • (一) 鲜明的民族性29-31
  • (二) 浓厚的地方性31
  • (三) 别具一格的艺术性31-33
  • (四) 旋律跌宕的唱腔—伊玛堪技巧33-35
  • 第六章 赫哲民乐的重要组成——萨满歌35-39
  • 一、 北方古老的图腾—萨满文化35-36
  • 二、 神与人的中介者—萨满巫师36-37
  • 三、 供奉天神的祭祀—萨满神歌37-39
  • 第七章 赫哲绝唱的民族艺术39-43
  • 一、 赫哲民歌对民族声乐的启发39
  • 二、 赫哲民歌对民族声乐的助力39-41
  • 三、 赫哲民歌对民族声乐形式的变革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6-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民歌介绍(五)——赫哲族民歌[J];北方音乐;1999年05期

2 刘桂腾;松花江下游赫哲族的萨满乐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徐昌翰;从萨满文化视角看《伊玛堪》[J];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04期

4 黄任远;萨满文化对《香叟莫日根》的渗透[J];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04期



本文编号:59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9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a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