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的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7:25
本文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的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河阳山歌是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南部河阳一带的叙事性的山歌,在经过了不断地发展之后,已经具有了数千年的历史,河阳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材广泛,其所反映的是古代河阳人民生活的艰辛和自然抗争的勇气,其大部分都是七言四句,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诗经》和唐诗的遗风,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但是,伴随着历史的不断推移,许多比较珍贵的山歌资料逐渐被遗失。而针对河阳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河阳山歌进行旅游开发研究更是罕见,故从这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文章从六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意义及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从文化传承和保护两个角度来对河阳山歌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相关理论。第四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针对作为旅游资源的河阳山歌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河阳山歌的旅游开发予以分析和建议。最后一部分是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河阳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还使得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传承和发扬,最终在民族团结和维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河阳山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J607
【目录】:
- 图表目录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问题的提出8-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1
- 1.2.1 研究的目的9
- 1.2.2 研究的意义9-11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11-12
-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12-13
- 第2章 文献综述13-17
- 2.1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13-15
- 2.1.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13
- 2.1.2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13-15
- 2.2 河阳山歌旅游开发研究概述15-17
- 2.2.1 河阳山歌的文化传承研究15-16
- 2.2.2 河阳山歌的文化保护研究16-17
- 第3章 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基本理论17-26
-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其与旅游开发的关系17-20
- 3.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及分类17-18
- 3.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界定18
- 3.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关系18-20
- 3.2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及原则20-23
- 3.2.1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20-22
- 3.2.2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原则22-23
- 3.3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内容与模式23-26
- 3.3.1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基本内容23-24
- 3.3.2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24-26
- 第4章 作为旅游资源的河阳山歌26-36
- 4.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河阳山歌概述26-32
- 4.1.1 河阳山歌概述26-27
- 4.1.2 河阳山歌的特点27-32
- 4.2 河阳山歌的旅游资源价值分析32-36
- 4.2.1 河阳山歌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32-33
- 4.2.2 河阳山歌具有丰富的艺术观赏价值33-34
- 4.2.3 河阳山歌具有独特的科学研究价值34-35
- 4.2.4 河阳山歌具有多彩的休闲娱乐价值35-36
- 第5章 河阳山歌的旅游开发36-56
- 5.1 河阳山歌的开发利用现状36-44
- 5.1.1 河阳山歌的开发现状36-37
- 5.1.2 河阳山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7-44
- 5.2 河阳山歌旅游开发应采取的模式44-50
- 5.2.1 河阳山歌旅游开发的节庆模式44-45
- 5.2.2 河阳山歌旅游开发的纪念品模式45-46
- 5.2.3 河阳山歌旅游开发的博物馆模式46-47
- 5.2.4 河阳山歌旅游开发的形象经营模式47-49
- 5.2.5 河阳山歌旅游开发的休闲演艺模式49-50
- 5.3 进一步夯实河阳山歌旅游开发的基础50-56
- 5.3.1 对河阳山歌做出进一步普查51
- 5.3.2 实现物质与非物质资源有效整合51-53
- 5.3.3 成立河阳山歌剧团与河阳山歌协会53
- 5.3.4 对河阳山歌自身做出进一步革新53-54
- 5.3.5 河阳山歌进入校园、进入社区:民族文化与传承的尝试54-56
- 第6章 总结56-57
- 注释57-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迎新;;闽粤赣三角地带典型客家民居及其旅游地的空间竞争[J];热带地理;2010年03期
2 刘茜;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3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汤立许;蔡仲林;秦明珠;;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传承[J];体育学刊;2011年05期
5 林秋朔;抢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言[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5期
6 张中龙;;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途径[J];理论学习;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754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75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