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侗歌旋律“依字行腔”特征及其原理之数学演算
本文关键词:南部侗歌旋律“依字行腔”特征及其原理之数学演算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对侗族南部方言区民歌的五步骤分析,总结了"依字行腔"现象在侗族民歌音乐创作中存在的事实。其次采用五进制和七进制的数学转化方法和简单计算,解释了"依字行腔"这种语言声调向音乐音高旋律转化现象的原理和过程。
【作者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关键词】: 侗族南部方言区民歌 依字行腔 数学演算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侗族大歌研究》(项目编号:11JJD760002)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引言“依字行腔”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耳熟能详的术语,表演者、研究者、学院派、草根派对此都有着高度的共识。更有前辈学者将其扩展深化为“腔词关系”、“唱词音声”的研究,乃至上升到语言音乐学的高度1。但正如《中国音乐词典》所云:“依字行腔”是“戏曲、曲艺音乐的行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钱茸;;《唱词音声析》理念与新版“双六选点”[J];歌海;2013年01期
2 石林;;侗语方言土语的划分应作适当调整[J];民族语文;1990年06期
3 阳泉;论侗族诗歌的韵律特色[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4 周青青;汉语语音的声、韵因素在汉族民间歌唱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5 钱茸;;语言学方法之于音乐的“中国元素”——《民族语言音乐学》课程论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钱茸;;原文唱词在歌唱中的地域性音乐价值谈——“唱词音声说”三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唱词音声说”再探[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王苗;;歌唱中的情感体验[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3 李雪健;;话与声——民族之性情——通过演唱俄语作品得到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1年10期
4 汪高原;三峡库区的方言对其民歌调式的影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潘冠泽;;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5期
6 唐光菊;;影视演员的有声表演与声音训练[J];电影评介;2008年06期
7 王小荣;牛景丽;;论婉约词的艺术审美特征[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郭琳;雷晶;;谈朗诵对歌唱的促进作用[J];歌海;2011年04期
9 杨通银;房艳平;;湖南通道“本地人”语言和文化中的侗汉接触和混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石林;;侗语方言土语间理解度调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世洋;上古“诗”的原型确立、范畴拓展与《诗经》的形成源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晓静;歌曲翻译三符变化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龙耀宏;侗语方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宁华;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5 赵海英;方言学视野下的山西民间音乐[D];山西大学;2013年
6 魏琳琳;城市化语境下内蒙古二人台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7 银卓玛;青海安多藏族“拉伊”音乐及其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左桂龙;正确的嗓音训练对嗓音疾病治疗的探索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妍;由“吴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现象”思考声乐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温洲;李双江歌唱艺术风格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琳;黎英海声乐套曲《唐诗三首》的演唱技术与风格诠释[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寇红霞;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璐;六朝赠答诗“用美合一”特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卢映雪;台湾闽南语创作歌曲研究(1930-1970)[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唐文生;程志歌唱艺术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亮;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林;;侗语的变音变调现象[J];民族语文;1983年05期
2 钱茸;;浅析沪剧唱词音声的地域性音乐价值——兼推“双六选点”[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耿生廉;浅议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5 周青青;汉语语音的声、韵因素在汉族民间歌唱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6 钱茸;;语言学方法之于音乐的“中国元素”——《民族语言音乐学》课程论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唱词音声说”再探[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娴;;论昆腔水磨调中的“依字行腔”[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07期
2 庄永平;;京剧唱腔中的腔词关系——对“依字行腔”原则的剖析[J];音乐艺术;1982年02期
3 金北凤;壮族歌手演唱中的吐字不清及纠正[J];中国音乐;1992年02期
4 杨瑞庆;;漫谈歌词的审美亮点[J];词刊;2009年04期
5 赵如;;论词曲关系——以语调与音调为例[J];音乐大观;2012年09期
6 涂维佳;;浅谈中学管乐队的教学现状及解决方法[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07期
7 张宁;如何掌握歌唱中的咬字、吐字[J];孝感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8 杨瑞庆;;漫谈歌词的审美亮点[J];民族音乐;2009年01期
9 杨瑞庆;;作曲可在“靠谱”和“离谱”中周旋[J];音乐生活;2011年12期
10 金莹;;歌唱中的呼吸[J];才智;2008年1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茜;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依字行腔”[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陈志阳;依字行腔[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1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95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