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彪西钢琴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元素
本文关键词:论德彪西钢琴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元素
【摘要】:本文以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为研究对象,采用阅读文献研究、个案分析、实践分析法,探索发现关于影响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创作的因素特征,总结出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创作过程中,吸取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元素特征,巧妙创新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成为具有构成印象主义元素的成分。通过对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音乐本体的分析、研究;以期从每首作品中探究出德彪西构成印象主义的创作技法元素。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讨论了在近十年内前人的研究分析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及构写本篇论文的目的。正文,从印象主义入手,分别德彪西的生平、音乐创作,及钢琴前奏曲的源起和发展,这些重要的概述铺垫是为引出印象主义音乐和德彪西的24首钢琴前奏曲。突出在24首钢琴前奏曲中印象主义元素的构成。结语,通过对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诗歌、24首钢琴前奏曲音乐本体的研究,发现德彪西重视印象主义绘画的特征:淡化轮廓、注重光与色、重视视觉带来的印象性;象征主义诗歌:暗示与联觉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的启发,德彪西巧妙地把它们吸取在24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中,成了构成印象主义的重要元素。在24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中,,德彪西运用独特的创作技法也是印象主义元素的组成部分。以24首钢琴前奏曲为载体,把三种印象主义元素相互结合论述,以期让更多的读者走近印象主义音乐,走近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
【关键词】:德彪西 钢琴前奏曲 印象主义元素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8
- 第一章 走近印象主义8-14
- 第一节 印象主义的由来8-10
- 一、 哲学思想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8-9
- 二、 文学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9
- 三、 绘画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9-10
- 第二节 德彪西生平及音乐创作10-12
- 第三节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12-14
- 第二章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元素14-44
- 第一节 钢琴前奏曲的源起与发展14-17
- 第二节 影响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创作的元素17-19
- 一、 印象主义绘画元素17-18
- 二、 象征主义诗歌元素18-19
- 第三节 德彪西 24 首钢琴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元素19-44
- 一、 德彪西《24 首钢琴前奏曲》简介19-20
- 二、 德彪西 24 首钢琴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元素20-44
- 第三章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折射出的音乐审美特征与影响44-46
- 第一节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折射出的音乐审美特征44-45
- 第二节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影响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8
- 致谢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秉伟;;论《裸者与死者》与《贝奥武甫》的否定互文性[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1年01期
2 李志华;乡土恋歌——周同宾散文集《情歌·挽歌》论[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董蕴菡;论泰纳的《艺术哲学》[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芹;;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对古曲交响曲的创新与贡献[J];齐鲁艺苑;2006年01期
5 谢俊平;;论情感因素对声乐艺术的核心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0年07期
6 易安安;;写形状物——具象素描中形的客观之似[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7 林丹;;论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的梦幻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丁雪;;浅谈巴赫的器乐曲创作及其艺术贡献[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1期
9 蔡良玉;;超越与深化——对西方音乐研究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J];人民音乐;2009年05期
10 崔飞;;浅谈德彪西长笛作品的音乐创作理念——以《牧神午后》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丽琴;;壮族服饰与生态环境[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继霞;百年回族文学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冬梅;地域文化视野中的90年代女性城市小说[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利;时代良知的影像表达[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丹;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菲;以色象形[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焦萍;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林祥财;论诗歌朗读的节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立峰;未竟的现代性诉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春兰;肖邦钢琴叙事曲的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9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97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