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曼《诗人之恋》音乐要素及演唱体验
本文关键词:浅析舒曼《诗人之恋》音乐要素及演唱体验
更多相关文章: 舒曼 《诗人之恋》 曲式和声 半音阶 钢琴伴奏 字声情
【摘要】:本文共分三个板块来阐述如何处理和演绎《诗人之恋》这部作品,第一是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是通过研究舒曼的创作空间和时间,由此来感受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以求更好的理解其创作意图和获得演唱前的感官体验,,第二部分主要从音乐本体上来进行分析这部套曲,主要通过大量的谱例来对曲式和声以及钢琴伴奏三个要素来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作曲家所用的创作手法,以求更好的把握其音乐创作风格。第三个方面主要是从声乐技术而言,主要从个人的主观演唱体验及体会的角度来谈,从“字”、“声”、“情”三个方面论述,主要是涉及到演唱技术层面和感情处理之难点问题;希望能够通过上述论述以期达到提高声乐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之目的。
【关键词】:舒曼 《诗人之恋》 曲式和声 半音阶 钢琴伴奏 字声情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J616.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1章 《诗人之恋》的创作背景7-10
- 1.1 舒曼的创作7-8
- 1.2 海涅的创作8-10
- 第2章 音乐本体研究10-23
- 2.1 曲式10-11
- 2.2 和声特点11-15
- 2.2.1 不协和和弦的大量运用加重矛盾张力11-12
- 2.2.2 用离调的手法加重作品的矛盾冲突张力12-13
- 2.2.3 半音音阶的大量使用13-15
- 2.3 作品中常用的几种伴奏手法15-23
- 2.3.1 柱式和弦15-16
- 2.3.2 分解的和弦琶音16-18
- 2.3.3 固定节奏型的伴奏写作模式18-20
- 2.3.4 齐头并进式20-21
- 2.3.5 钢琴声部的提前与延迟21
- 2.3.6 相互对答式21-22
- 2.3.7 相互衬托和反衬型22-23
- 第3章 演唱时个人体验23-30
- 3.1 字23-24
- 3.2 声24-27
- 3.2.1 强与弱的对比25-26
- 3.2.2 线与点的处理26-27
- 3.3 情27-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妮丽;浪漫主义音乐评论的杰作──舒曼音乐批评文本读解[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赵茜;;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3 潘洁;;论舒曼的美学思想[J];艺术百家;2006年07期
4 ;认识罗伯特·舒曼[J];小演奏家;2007年02期
5 ;舒曼的钢琴标题音乐(三) 音乐中的谜语[J];小演奏家;2007年06期
6 张艳芸;;缥缈远逸,诡谲a\思——浅析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肖云涛;;舒曼艺术歌曲《献词》的创作与演唱[J];艺术教育;2009年11期
8 王欣欣;;舒曼《笛子和提琴》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6期
9 陈春华;;论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J];丝绸之路;2010年18期
10 李玉春;;浅论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J];黄河之声;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宝海;东京名脑收藏馆[N];中国石化报;2000年
2 驻约旦使馆文化处 杨荣浩;约旦文化工作的面面观[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钟子林;打好基础的一套教材[N];音乐周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严长元;用音乐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代百生;重读勃拉姆斯[N];音乐周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靓;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及演唱要点[D];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2 张楠楠;舒曼钢琴组曲《蝴蝶》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韩洋;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庄璇;论舒曼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继承与发展及其美学思想在歌曲中的体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文菁;舒曼赋格曲的写作方法、创新特色和现实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宋熙;舒曼钢琴作品的哲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9年
7 肖励;奇幻的梦境[D];厦门大学;2008年
8 姚莉静;论罗伯特·舒曼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的文学内涵、艺术特征及演奏[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唐嘉骏;库普兰与舒曼钢琴小品艺术风格的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玲;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85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98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