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9:31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装饰元素 食品包装设计 审美取向 文化内涵 可持续发展


【摘要】: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在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形式多样的视觉元素,这些视觉元素不仅包括图形和文字,还包括特有的色彩。现代设计师要想让自己设计的作品看起来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就必须把蒙古族的这些视觉元素更好地运用到艺术作品的设计当中,这样能充分体现了含有民族韵味的食品包装设计。蒙古族的传统装饰元素在于它的魅力不仅仅是传统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更在于它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个性和审美情趣,并能感受得到蒙古族人体现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取向。通过蒙古族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艺术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通过解析蒙古族的装饰元素,又如阅览了蒙古族民间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对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的深入研究,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民族特色食品包装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资源,为现代包装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参考。本文通过对蒙古族传统的装饰元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民族食品包装未来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地域化、国际化、如何促进长白文化的开发等三大部分加以说明,深入挖掘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内涵,解析蒙古族元素文化的审美内涵,并归纳出蒙古族装饰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最后,蒙古族装饰元素对食品包装设计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样就能得到蒙古族传统元素给现代包装设计带来的设计元素,以及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对含有传统装饰元素包装设计的丰富和发展。在世界文化快速传播的今天,承担起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从蒙古族传统文化中提取装饰元素,这样就能充分的展现出蒙古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气息,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设计产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
【关键词】:装饰元素 食品包装设计 审美取向 文化内涵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20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1.3 研究方法9-10
  • 1.3.1 调查法9
  • 1.3.2 文献检索法9-10
  • 1.3.3 跨学科研究法10
  • 1.4 研究现状10-12
  • 第二章 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解读12-19
  • 2.1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的审美取向12-15
  • 2.1.1 生态和谐之美13-14
  • 2.1.2 刚柔并济之美14
  • 2.1.3 传承融合之美14-15
  • 2.2 蒙古族食品包装设计的文化性15-19
  • 2.2.1 地域性15-16
  • 2.2.2 民族性16-17
  • 2.2.3 历史性17-19
  • 第三章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19-34
  • 3.1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的精神内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表现19-26
  • 3.1.1 崇尚吉祥的文化内涵20-24
  • 3.1.2 崇尚和谐自然地文化内涵24-25
  • 3.1.3 崇尚诚信英雄主义的民族内涵25-26
  • 3.2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外在表现形式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表达26-34
  • 3.2.1 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法26-28
  • 3.2.2 天然色彩的象征性28-30
  • 3.2.3 竖型文字的多样性30-32
  • 3.2.4 自然材料的环保性32-34
  • 第四章 民族元素是地域食品包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34-37
  • 4.1 国际化34
  • 4.2 地域化34-35
  • 4.3 推进长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35-37
  • 第五章 结论37-38
  • 致谢38-39
  • 参考文献39-40
  • 作者简介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静;郑宏奎;;传统蒙古族佩刀装饰艺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高云胜;;蒙古族搏克服饰审美特征浅见[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男;;浅谈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苏布德;;2008年上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阿如娜;;蒙古族文化传承教育及其资源开发的探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4 陈新丽;;历史上的蒙古族私塾教育的文化影响[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王福革;;从“蒙古族哲学”到“蒙古族的哲学”转变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八辑)[C];2011年

6 苏布德;;“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苏布德;;“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王景慧;;图案,草原文化源自心灵的情感流淌——蒙古族风格家具图案解读[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9 白歌乐;;蒙古族“风马”习俗的历史渊源——兼与郭雨桥先生商榷[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10 姚克成;;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保护蒙古族文化[A];第二届元上都遗址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敖力召 李易霖;探寻毕节余姓蒙古族[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收藏市场资深评论家 张德海;蒙古族家具:一束艳丽的奇葩[N];北京商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阿勒得尔图;成吉思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新概括[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高平;蒙古族呼麦艺术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N];光明日报;2008年

5 马艳军;内蒙古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成立[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记者 卢毅然 驻内蒙古记者 阿勒得尔图;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记者 刘珊;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成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8 记者 陈静 驻内蒙古记者 包国忠;内蒙古成立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记者 贺喜格宝音;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 全力传承优秀民族文化[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郑有胜 王红光;到“敖包之乡”体味蒙古族文化[N];辽宁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大彪;蒙古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贾宝锋;蒙古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审美特征在工笔肖像画创作中的表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桑郁;云南通海蒙古族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通拉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达妮莎;清代蒙古族民间手工艺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柳逸善;关于蒙古包的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中江;云南蒙古族民族文化变迁研述[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闫莉;蒙古族题材动画学习资源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 呼德力格尔;蒙古族传统法律典籍中的法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白丽丽;《蒙古族文化读本》第二讲翻译实践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阿思路;蒙古族题材电影中民族文化的影像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杨毅;杜尔伯特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功能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7 敖尔格勒玛;蒙古族微博用户民文化本传播效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郝蕊;漫瀚调唱词中的女性形象论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额日登塔娜;电视媒体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李婧;蒙古族女子服饰特点分析及其与现代女式婚礼服的融合设计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66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66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8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