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与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9:47

  本文关键词: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与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五立面 传统山地建筑 云南 形式 功能


【摘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山地的省份,加之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形式。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筑用地越来与紧缺,这类资源遭到很大的破坏,“鬼村”层出不穷,造成严重的传统建筑资源损失。随着大量高层建筑和城市立体交通的出现,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一味追求建设速度,却忽略了建筑的特色和质量,“方盒子”平屋顶建筑布满城市各个角落,传统第五立面特色缺失。山地建筑第五立面依托山地地形的优势,可以结合地形布置建筑空间,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功能更具多样性,既节约用地,又可以丰富山地城市景观;云南民族文化构成复杂,地理环境多变,自然资源丰富,这就为多彩的山地建筑第五立面发展提供了可能。这些珍贵的山地建筑第五立面资源可以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深入分析、总结研究区域内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材料功能及现代运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山地的角度入手,在对云南山地建筑建筑及其第五立面发展演变过程梳理前提下,进一步对云南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式(第五立面基本类型、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地建筑第五立面及第五立面组合手法)、材料(传统材料、现代材料)以及功能(实用功能、形象功能及第五立面装饰)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保护更新以及现代运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第五立面 传统山地建筑 云南 形式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视点多样化10-11
  • 1.1.2 传统特色缺失11-12
  • 1.1.3 第五立面功能日趋多样化12-13
  • 1.2 研究内容13-14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技术路线16-17
  • 1.5 研究的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综述18-31
  • 2.1 定义及内涵18-25
  • 2.1.1 建筑第五立面18-20
  • 2.1.1.1 山地建筑第五立面19-20
  • 2.1.1.2 建筑第五立面的“外延”20
  • 2.1.2 山地20-22
  • 2.1.3 传统建筑与传统山地建筑22-25
  • 2.1.3.1 传统建筑22
  • 2.1.3.2 传统山地建筑22-25
  • 2.2 国内研究现状25-28
  • 2.2.1 建筑第五立面相关研究25-27
  • 2.2.1.1 理论研究25-26
  • 2.2.1.2 实践研究26-27
  • 2.2.2 山地建筑相关研究27-28
  • 2.2.2.1 传统山地民居相关研究27-28
  • 2.2.2.2 山地建筑场地设计相关研究28
  • 2.2.2.3 山地建筑设计相关研究28
  • 2.3 国外研究现状28-29
  • 2.3.1 建筑第五立面相关研究28-29
  • 2.3.1.1 理论研究28-29
  • 2.3.1.2 实践研究29
  • 2.3.2 山地建筑相关研究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31-44
  • 3.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31-36
  • 3.1.1 区位概况31-32
  • 3.1.2 自然地理环境32-34
  • 3.1.3 历史人文环境34-36
  • 3.2 研究区域选取原因36-39
  • 3.2.1 山地特征明显36-38
  • 3.2.2 民族建筑第五立面形式多样38
  • 3.2.3 该地区自身发展需求迫切38-39
  • 3.3 云南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现状39-44
  • 3.3.1 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保护意识不足39-41
  • 3.3.2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附加设施影响美观41-42
  • 3.3.3 山地建筑第五立面视线可达性强42-44
  • 第四章 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形式分析44-89
  • 4.1 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类型45-70
  • 4.1.1 “平顶”第五立面46-54
  • 4.1.1.1 密梁式土平顶47-51
  • 4.1.1.2 藏式碉房土平顶51-54
  • 4.1.2 “坡顶”第五立面54-69
  • 4.1.2.1 单坡顶54-56
  • 4.1.2.2 两坡顶56-63
  • 4.1.2.3 四坡顶63-69
  • 4.1.3 小结69-70
  • 4.2 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群体的组合造型手法70-87
  • 4.2.1 建筑单体层面第五立面组合造型70-79
  • 4.2.1.1 水平方向组合关系70-75
  • 4.2.1.2 垂直方向处理手法75-79
  • 4.2.2 院落层面第五立面组合造型79-83
  • 4.2.2.1 水平方向组合关系79-81
  • 4.2.2.2 垂直方向处理手法81-83
  • 4.2.3 聚落层面第五立面组合造型83-87
  • 4.2.3.1 水平方向形态特点83-85
  • 4.2.3.2 垂直方向形态特点85-87
  • 4.2.4 小结87
  • 4.3 本章小结87-89
  • 第五章 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功能分析89-114
  • 5.1 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实用功能89-95
  • 5.1.1 基本功能89-92
  • 5.1.1.1 原始功能89
  • 5.1.1.2 地域特点89-92
  • 5.1.2 衍生功能92-95
  • 5.1.2.1 交往功能92-93
  • 5.1.2.2 生产功能93-95
  • 5.1.3 小结95
  • 5.2 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形象功能95-103
  • 5.2.1 形成聚落肌理96-98
  • 5.2.1.1 宏观层面96-97
  • 5.2.1.2 微观层面97-98
  • 5.2.2 塑造城市天际线98-99
  • 5.2.3 丰富视觉感受99-101
  • 5.2.4 小结101-103
  • 5.3 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文化礼仪功能103-113
  • 5.3.1 古道文化103-105
  • 5.3.2 宗教文化105-107
  • 5.3.3 图腾崇拜文化107-109
  • 5.3.4 火塘文化109-111
  • 5.3.5 民族审美111-113
  • 5.3.6 小结113
  • 5.4 本章小结113-114
  • 第六章 云南山地建筑第五立面优化研究114-144
  • 6.1 云南传统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保护改造114-130
  • 6.1.1 地域性保持与民族特色的延续114-118
  • 6.1.1.1 保持地域性115-117
  • 6.1.1.2 延续民族特色117-118
  • 6.1.2 施工工艺的传承118-120
  • 6.1.3 整体风貌的保护120-130
  • 6.1.3.1 对聚落天际线的保护120-122
  • 6.1.3.2 对新建建筑及其第五立面改造122-125
  • 6.1.3.3 对传统建筑第五立面的保护与更新利用125-130
  • 6.1.4 小结130
  • 6.2 云南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的现代运用130-143
  • 6.2.1 控制城市天际线130-134
  • 6.2.1.1 远端天际线控制132-133
  • 6.2.1.2 中、近端城市天际线133-134
  • 6.2.2 当代山地建筑设计应用134-138
  • 6.2.2.1 山地建筑优势134-136
  • 6.2.2.2 设计应用136-138
  • 6.2.3 现代城市建筑第五立面改造138-143
  • 6.2.3.1 改造建议138-139
  • 6.2.3.2 山地建筑第五立面绿化139-143
  • 6.3 本章小结143-144
  • 第七章 结语144-146
  •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144-145
  • 7.2 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与不足145
  • 7.3 研究展望145-146
  • 参考文献146-1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152-153
  • 致谢153


本文编号:106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06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