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休止符——邵阳纸扎艺术符号解读
本文关键词:生命的休止符——邵阳纸扎艺术符号解读
【摘要】:纸扎艺术和人们的宗教信仰、生老病死等习俗息息相关,是旧社会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民间工艺。邵阳的纸扎艺术历史悠久,属于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当地的吉祥文化、戏曲文化、民间色彩文化等的影响,邵阳纸扎艺术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符号。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分类号】:J528.2
【正文快照】: 邵阳是湖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为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邵阳纸扎的发展同当地的宗教信仰和乡风民俗有密切的关系。邵阳纸扎艺术是丧俗中一种主要而又相当普遍的表现形式,它不仅满足了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还见证着人世的更迭变迁。一、娱神、娱人戏剧类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鲁建;戏曲纸扎摭谈[J];民俗研究;2000年03期
2 刘阳;;古代乡村明器纸扎渊源钩沉[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3 孟令法;;殡葬与纸扎[J];寻根;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进;;生命的休止符——鲁西南纸扎装饰艺术符号解读[J];美与时代(上);2012年02期
2 荣新;;仪式象征与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以鲁西南丧葬纸扎为例[J];民俗研究;2014年03期
3 吴春艳;;丧俗中纸扎品的情感镜语及其审美价值[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荣新;鲁西南丧葬纸扎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亦琳;妈祖民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锡兴;;古代的纸扎[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4期
2 宋东侠;浅析宋代丧葬明器[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陆锡兴;;吐鲁番古墓纸明器研究[J];西域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传家;形象的戏曲文化史——《中国戏曲文化图典》述评[J];戏曲艺术;2002年01期
2 周传家;戏曲文化精神漫议[J];戏曲艺术;2002年03期
3 刘志梅;从文化的纵深处走来——读吴毓华宋波《京剧——京城戏曲文化的整合》随笔[J];戏曲艺术;2003年02期
4 王兵翔,姚太珍;杂谈南阳戏曲文化[J];中州今古;2003年01期
5 史晨暄;中国古代剧场与戏曲文化初探[J];戏曲艺术;2004年02期
6 汪玉奇;以信史再现戏曲的瑰丽——简评《江西戏曲文化史》[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蒋中崎;浙江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上篇)[J];今日浙江;2004年15期
8 蒋中崎;浙江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下篇)[J];今日浙江;2004年16期
9 张磊;戏曲文化的精神档案——浅谈梁燕主编的《戏海飞鸿》[J];戏曲艺术;2005年04期
10 许剑铭;;不绝如缕的轻唤——评《戏海飞鸿——中国戏曲文化读本》[J];戏曲艺术;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士星;;论晋商对山西戏曲文化的贡献[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文瀚;;以科技为依托推进河南戏曲文化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李中谋;潭唯;;努力创建和谐剧院 不断推进戏曲文化事业[A];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典型文集[C];2007年
4 韩江;;桂港戏曲文化交流演出[A];中国演员(2011年第4期总第22期)[C];2011年
5 刘德泉;侯秀丽;;门头沟区的戏曲文化遗产[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6 陈昆峰;;中国话剧的中国性的确立——近三十年话剧谈[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吴康;;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淮剧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侯秀丽;刘德泉;;门头沟区的戏曲文化遗产[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9 谢美生;;戏曲文化新发现——新发现“药戏”剧本《药绘图》初探[A];中国演员:2013年第4期 总第34期[C];2013年
10 文豪;;豫剧文化的生存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锦兴;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郭青剑;保护戏曲文化需法律助力[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朱万曙;从“罚戏碑”看明清徽州的戏曲文化[N];光明日报;2001年
4 王涛;应整合、开发戏曲文化资源[N];安阳日报;2007年
5 朱琦;谈海外传播戏曲文化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章学彭;九江县农村戏曲文化重放异彩[N];九江日报;2007年
7 王蕴明;中国戏曲文化传承新篇[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实习生 郭彦;“弘粹”五年 传承戏曲文化[N];北京社会报;2008年
9 杨立生 徐颖脱;庐江点亮戏曲文化“灯火”[N];巢湖日报;2008年
10 刘熹 本报驻广东记者 邢平安;生旦净末丑 戏聚星期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光武;政治文化传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兴武;传统节日民俗与戏曲文化的传播[D];河北大学;2004年
3 李晓春;戏曲文化与人格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淼;中国戏曲文化国际传播状况调查及其发展对策[D];河南大学;2014年
5 栗江豪;中国戏曲文化的影视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6 陈婷婷;魅力拉魂腔[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杨炎;泗州戏的民俗学解析[D];安徽大学;2012年
8 方丹;罗山皮影造型、色彩及文化内涵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陈清霞;潮剧在泰国的发展和流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1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29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