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文化语境下的福州晚近时期清水砖墙建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1:07
本文关键词:建构文化语境下的福州晚近时期清水砖墙建筑研究
【摘要】: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砖石砌筑体系。如今它仍是最经济、最受欢迎的材料之一。福建省以砖来区分建筑文化特色,福州是“青砖文化圈”的中心,泉州是“红砖文化圈”的中心;福州更多的清水砖墙建筑是“青砖灰瓦”,建筑的形式表征倾向于简洁现代建筑样式和中西结合样式。福州的红砖不同于闽南的红砖,是西方国家在福州借据地建造时带来的红砖。无论是青砖还是红砖,其砌筑工艺和建构文化都极具特色,都深刻反映出福州自然环境和特殊历史人文的影响。然而,黏土砖生产过程中有能源的消耗过度,耕地的破坏严重,废气排放加重空气污染等等问题,尤其是雾霾问题尤为严重的中国城市,不符合我国当前特定时期的国情,所以黏土砖被禁止生产。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解放了结构体系,为大空间、大尺度的建筑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清水砖墙建筑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那么,作为一种承载着人们深厚感情、具有独特地域文化魅力的建构文化,是否就任其淹没在钢筋混凝土的建设浪潮中。当然,当代建筑师和学者纷纷为抵抗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本文从建构文化视角剖析福州的清水砖建筑所承载的建筑艺术和社会文化内涵。为今天的地域建筑文化提供最初的地域因子和建构要素,也为福州清水砖建筑的延续探寻合乎当下要求的适宜方式。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了研究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二至五章。首先,从福州现存清水砖墙建筑调研入手,详细的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清水砖墙建筑,对福州清水砖墙建筑的基本面进行论述;其次,从加工工艺和砌筑工艺的角度,用科学实验客观分析了青砖与红砖的差别,包括力学特性和化学特性,还从砌筑工艺的角度按构件要素的不同,将清水砖墙的要素按类型论述其建构特色;再次,分析了清水砖墙建筑的人文属性、装饰特色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第五章则介绍了在当代技术和设计理念下,砖构语言的类设计,砖构语言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废弃砖的再利用。第三部分是结语。综上所述,论文着眼于福州清水砖墙建筑的现状,从建构文化的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分析其地域性特质,结合国内外对于砖构语言的发展,以期寻求福州清水砖墙建筑的发展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昂;;浅议砖作为面层材料的表现[J];南方建筑;2009年03期
2 徐丰;从“视觉”到“触觉”[J];时代建筑;2000年02期
3 洪汉烈,牟善彬;粘土砖强度机制的矿物学表征[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刘锡涛;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宇;建筑的材料表现力[D];同济大学;2007年
2 谢承平;福州基督教堂建筑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2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30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