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可可艺术中的中国元素
本文关键词:浅谈罗可可艺术中的中国元素 出处:《黄河之声》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7-18世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发生过一段插曲,就是欧洲产生了一种东方情调的装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也称"中国风格"或"中国情趣",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领域,在建筑、绘画、园林上也有所体现;受到从中国进口的橱柜、瓷器和刺绣等外销艺术品的影响。也正因此,注入了这许许多多的"中国元素"的罗可可艺术才如此大放光彩,充满了神韵。
[Abstract]:Had an episode of 17-18 century Sino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history, Europe is to produce a kind of Oriental Art Deco style, this style is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style" or "Chinese taste", mainly in the field of decorative art, in architecture, painting, landscape is also reflected by the China from imported cabinets; effect of porcelain and embroidery, export art. Therefore, the Rococo art into the many "Chinese elements" is so shine, full of charm.
【作者单位】: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分类号】:J205;J527
【正文快照】: 18世纪的法国王朝可以借用这个时代的诗人卢梭的一句诗来描绘:“昨日早已逝去,明日也许不到来。”仅仅是在今天,把握住“今天”,寻找到快乐,好好享受的时代精神背景下,风靡于法国18世纪的艺术——罗可可艺术诞生了。罗可可艺术风格与以往艺术风格有所不同的是,它并非纯欧洲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玲玲,高海林;《古乐经传》之西传及遭遇[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吴雅莉;;21世纪以来中外音乐交流研究述略[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5期
3 许俊雅;;台湾赋篇补遗——从医文赋体谈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张敏;;中国音乐文化在法国18世纪的传播——读《华乐西传法兰西》[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5 宫宏宇;;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施咏;;音乐审美心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严晓星;;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1期
8 梅晓娟;孙来法;;耶稣会士钱德明与《中国古今音乐考》[J];人民音乐;2008年09期
9 余亚飞;;明清时期中西音乐传播探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群;;炎黄,魂之胎动——《赵氏孤儿》之原型—结构主义阐释[J];四川戏剧;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2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宏宇;现代音乐视唱教材《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郑晓晖;18世纪欧洲音乐与“中国热”[D];河南大学;2004年
3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姜骁纹;20世纪西方作曲家中国古诗配曲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承福;清前期西洋音乐在华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兰;;中国风格元素在设计中的重新认识[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03期
2 张霖;;在设计中发展中国风格[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3期
3 秦歌;;论《现代设计艺术》中的中国元素[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9期
4 陈晓穗;;“中国元素”的装饰主义设计[J];装饰;2006年02期
5 李超楠;;感悟中国风(中国元素)设计潮流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4期
6 袁宣萍;;仿造中国:欧洲曾经的中国风[J];装饰;2010年02期
7 徐凯;;中国元素对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性——之对平面设计领域的影响及展望[J];科技资讯;2009年34期
8 吴林桦;;艺术设计领域的“中国元素”之我见[J];西北美术;2009年02期
9 王园;许云;尹雅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设计的融合——关于形成中国风格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12期
10 王华;;中国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J];艺术教育;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沫若;;关良艺术论[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2 李平;;中西方服装设计师借鉴“中国民族元素”设计手法分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许琛;;运用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手法创新“牡丹文化”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4 周越;赵明;;颠覆与继承——探求中国动画的创作与发展道路[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张莉莉;;浅析包装设计的风格[A];2004包装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吴艳丽;;作中国现实主义、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绘画流变的内在整合逻辑探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7 袁银昌;;书籍设计中的国际化和民族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8 朱建邦;;从城市雕塑到公共艺术——北京市公共艺术建设机制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9 韩琳;;华夏意匠——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符号在新中式餐饮空间中的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我为中国作画”[N];光明日报;2009年
2 宋永进;从“打倒文人画”到“中国元素”的泛化[N];美术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梁婷;太看重艺术本身就没有创新了[N];深圳特区报;2009年
4 刘妍;ESMOD·北京毕业生编法式“中国结”[N];中国服饰报;2009年
5 陈履生;书法要从娃娃抓起[N];美术报;2008年
6 马蒂 翻译 蔡维娜;巴黎的中国风格方程式[N];中国服饰报;2010年
7 黄碧莹;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研究中心 卜登科;全面展示美术成果 促进文化发展繁荣[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高丽;让中国风格从传统走向现代[N];广东建设报;2007年
10 刘路;奥运颁奖元素幕后故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珩;论餐饮业室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赵香;跨文化传播背景下中国元素在国际品牌广告中的运用[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3 刘斌;试论中国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4 肖伟;基于中国元素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马丽;民间剪纸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D];江南大学;2008年
6 卫艺林;首饰“中国风”的演变及发展探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7 姜询;浅论中国当代实验影像创作中的“中国元素”[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保琳;论“八五美术新潮”中国元素的作用及影响[D];扬州大学;2009年
9 陈昆;十七至十八世纪荷兰德尔夫特陶器中的中国风格[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10 朱彦栋;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73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37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