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耀州窑陶瓷装饰纹样的民俗风格
本文关键词: 耀州窑 造器成纹 陶瓷装饰纹样 民俗风格 传承与发展 出处:《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耀州窑是我国北方烧造陶瓷的历史名窑之一,它以独具风格特色的青瓷刻花和黑釉剔花、划花、兰花以及印花等,成为北方陶瓷的代表。其装饰纹样是在记录和表达了中华先民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认识的基础上,以造器成纹的方式,反映出中国人在观察、记录、表现和思维等方面的诸多文化模式,也体现了古人在纹饰创造、发展方面的民族特性和聪明才智。陶瓷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文明的象征,耀州窑陶瓷以其悠久的烧造历史、丰富的品种和特有的装饰纹样传承着千年不熄的民俗文化,自然的渗透于观者的感受之中。 本文从耀州窑形成的原因与文化背景出发,重点对关于其陶瓷纹饰的文化渊源、造型及民俗纹饰特征、民俗纹饰手法、文化属性及民间美术对耀州窑陶瓷民俗饰样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陶瓷民俗纹样的文化寓意进行一定的解读。
[Abstract]:Yaozhou Kiln is one of the famous kilns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 has unique style of celadon carving and black glaze shaving, scratching, orchid and printing, etc.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Northern Ceramics. Its decorative patterns are recorded and expre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urvival experience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ancestors, in the way of making vessels to form patterns, reflecting the 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of the Chinese. Many cultural models such as expression and thinking also reflec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lligence of the ancients in creating and developing ornaments. Ceramics as a product of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Is the symbol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Yaozhou kiln ceramics with its long history of burning, rich varieties and unique decorative patterns of inheritance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folk culture, natural infiltration in the viewer's feelings. Starting from the reason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Yaizhou kil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origin, modeling, folk decoration features and folk decoration techniques of its ceramic ornament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attribute and folk art on the decoration of Yao Zhou kiln ceramic folklore is studied, and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ceramic folklore pattern is interpreted.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6.3;J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仵录林;耀州窑与陕西宋代文化[J];中国陶瓷;1997年01期
2 仵录林;耀州窑博物馆开馆[J];文博;1994年03期
3 董彩琪;宋代耀州窑茶盏[J];文博;1996年03期
4 宋治清;耀州窑初探[J];文博;1996年03期
5 黄凤升;耀州窑陶瓷在长安的新发现[J];文博;1996年03期
6 仵录林,傅春玲;从出土窑炉看耀州窑元代陶瓷生产[J];文博;1998年02期
7 陈晓捷;耀窑陶瓷铭文析[J];文博;1999年04期
8 北吉;;《耀州窑史话》一书出版[J];文博;1993年05期
9 禚振西;耀州窑遗址考古收获[J];文博;1999年04期
10 宋伯胤;耀窑陶瓷艺术[J];文博;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松林;汪燕青;冯向前;朱继浩;徐清;禚振西;薛东星;;上店耀州窑场场坡烧造点金代古瓷的XRF分析研究[A];全国第六届X射线荧光光谱学术报告会与X射线光谱分析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钟堂;禚振西;杜葆仁;;耀州窑历代青瓷微结构研究及其古代制瓷工艺技术发展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2)[C];1991年
3 冯松林;汪燕青;冯向前;朱继浩;徐清;禚振西;薛东星;;陕西立地坡耀州窑阳湾古瓷化学组成的XRFS分析[A];全国第六届X射线荧光光谱学术报告会与X射线光谱分析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忙乐;;耀州窑:青釉刻花四婴鸡头壶[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5 汪燕青;冯松林;冯向前;朱继浩;谢国喜;禚振西;薛东星;;立地坡-上店耀州窑元代黑釉瓷的核分析研究和统计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汪燕青;冯松林;冯向前;朱继浩;谢国喜;禚振西;薛东星;;陕西铜川耀州青釉瓷的核分析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7 党燕宁;;科学借鉴学校教育方法提高博物馆教育工作质量[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8 冯松林;范东宇;冯向前;徐清;程琳;雷勇;权奎山;沈岳明;张文江;禚振西;;不同窑口古代青瓷产地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9 桓历萍;;对遗址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的思考[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宋蓉;;元上都遗址出土瓷器及相关问题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修兵;宋耀州窑青釉“大观”铭牡丹纹碗归故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记者徐春成;宋代耀州窑供御“大观”铭文青瓷盏汇报展开幕[N];铜川日报;2009年
3 记者 栗波;海归国宝耀州窑宋代贡瓷回归故里[N];陕西日报;2009年
4 一心;揭开耀州窑唐三彩的神秘面纱[N];陕西日报;2001年
5 慕生达 刘勇;浅论耀州窑的塔式盖罐[N];铜川日报;2007年
6 王军;耀州窑博物馆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殊荣[N];铜川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晓帆 通讯员 王军;铜川耀州窑陶瓷展暨药王山珍贵拓片展将在杭州举办[N];铜川日报;2007年
8 记者 郭青邋袁景智;铜川耀州窑陶瓷展在秦俑博物馆开展[N];陕西日报;2008年
9 王军 石琳娜;青瓷熠熠醉江南[N];铜川日报;2008年
10 冯治恩;续写耀瓷千年华章[N];铜川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春燕;试论耀州窑陶瓷装饰纹样的民俗风格[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2 崔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耀州窑制瓷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李晓宇;宋代景德镇窑和耀州窑装饰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4 房峰;基于文化心理结构的宋代耀州窑刻划花瓷纹饰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5 王沙;陕西陈炉聚落景观陶文化现象研究及保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训立;宋代耀州青瓷的刻花装饰艺术[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7 刘莹;宋代耀州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张洁;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浪潮中回望中国耀州窑[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阎帅;浅论耀州瓷[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王慧慧;古代窑炉遗址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9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48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