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部分新装修居室空气污染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选题:空气污染 切入点:室内 出处:《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新装修居室空气污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随机抽取西安市市区138户新装修(3个月以内)居室,对其室内(包括卧室、客厅、饭厅、厨房、卫生间、书房,共计597间)空气中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氨、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居室空气中TVOCs、甲醛的超标率最高,分别为69.8%(307/440)和60.8%(278/457)。其次为氨,超标率为13.2%(55/417),苯系化合物中二甲苯的超标率最高,为8.7%(27/312)。客厅与卧室、书房的空气中甲醛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室内空气中TVOCs、甲醛、氨、二甲苯的浓度出现明显的峰值,春秋两季浓度下降,冬季浓度有所回升。结论TVOCs、甲醛是西安市新装修居室空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客厅中的甲醛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房间。夏季是室内污染物浓度的高峰期。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ir pollution status of newly decorated rooms in Xi'an city and explor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May 2007, 138 newly decorated (less than 3 months) rooms in Xi'an cit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their indoor (including bedroom, living room). The concentrations of formaldehyde,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s), ammonia, benzene, toluene, and xylene in the air of the dining room, kitchen, bathroom and study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VOCs and formaldehyde exceeded the standard by 69.8% 307 / 440) and 60.8% 278457m in the indoor air, respectively. The next was ammonia. The rate of exceeding the standard is 13.20.55 / 4170.The highest excess rate of xylene in benzene compounds is 8.7 / 3120.The difference of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between living room and bedroom or study room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ncentration of TVOCs, formaldehyde, ammonia and xylene in indoor air in summer has obvious peak value,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eak valu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VOCs, formaldehyde, ammonia and xylene in the indoor air in summer,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formaldehyde, ammonia and xylene in indoor air in summer. Conclusion TVOCs and formaldehyd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ollutants in air of newly decorated rooms in Xi'an.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in living room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types of room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分类号】:X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丁剑,彭瑞玲,岳伟,潘小川;北京某城区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年06期
2 王春,张焕珠,蒋蓉芳,蒋全,宋伟民;装修后居室空气中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5期
3 张寅平;王新轲;徐秋健;赵荣义;;室内有机化学污染防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年05期
4 吴立明;杨燕;苏瑾;王斌;吕亚杰;;新装修住房室内空气污染检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5 张哲民;;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火忠礼,王素华;我国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现状与展望[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赖建民;王致;刘移民;;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研究进展[J];华南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3 杜成,杨玉萍,王建树;焦作市某化工厂氯乙烯职业危害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3年05期
4 吕林,李小萍,王超英,周少诗;某化工厂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4年02期
5 于素芳,侯淑军,宋艳艳,张春玲,张芳晓;水泥制造工人神经行为功能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年02期
6 靳翠红,翟城,戴国钧;饮高砷水致地方性砷中毒的现况调查及其对人血清巯基含量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年02期
7 刘强,那常筠,邱海岩,郑益敏,刘海滨;某铁路局机务段作业场所柴油机废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年03期
8 曲银娥,赵伯阳,范雪云,姚三巧,金玉兰,徐阳;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关系探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年04期
9 曲银娥,李全开,姚三巧,白玉萍,赵伯阳,范雪云;三种职业人群紧张反应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年05期
10 姚三巧,王广荣,白玉萍,金玉兰,卢遥,范雪云;职业紧张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元梅;脑力劳动者脑力负荷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卫华;氯氰菊酯和甲基对硫磷对内分泌激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3年
2 张宜明;苏州市区居民体内铅、镉、汞的蓄积及健康效应的调查[D];苏州大学;2003年
3 王先良;电焊工体内铅、镉、锰等金属水平与其神经系统改变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4 任俐;室内花卉应用专家系统数据库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郭阿君;10种室内观叶植物固碳释氧、蒸腾、抑菌特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张娟;成人急性白血病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7 张磊力;飞机制造业噪声及噪声敏感与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庆华;室内装修污染民事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刘江江;脉冲电晕放电降解气态污染物VOCs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姚鹏;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怀娜;居室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年01期
2 于慧芳,李心意,吕静,王云龙,郑方荣,张兰英,高京晓,张晓鸣,陈清力;家具城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4期
3 高源,徐忠玉,翟莉,刘波;成都市部分新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浓度[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年05期
4 丁剑,彭瑞玲,岳伟,潘小川;北京某城区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年06期
5 柴金荣,周雅;苏州市居民新装修住宅甲醛污染状况[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年06期
6 贾树队,唱斗,王生,刘童童,叶康平,刘立琪,左晨,彭智会;相对湿度对装修后室内空气中甲醛和氨浓度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1期
7 张文涛,李静,胡验军,张永坚;居室中放射性污染调查与辐射剂量估算[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2期
8 余江,李伯灵,王军义,刘建泉;装修居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健康影响的卫生学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2期
9 林培喜,程丽华,周锡堂;新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2期
10 李延红,苏瑾,杨滨,薄萍,朱颖俐,相喜魁;装饰材料中甲醛对居室空气污染和健康危害研究[J];劳动医学;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庆春;;空气污染损害心脏[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10期
2 许建泽;;空气污染可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6期
3 袁平;;厨房空气 污染与致癌[J];食品与健康;1999年03期
4 尹飞;张景威;徐珊珊;尹常杰;;室内装修中空气污染及控制措施的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1年08期
5 天同;;污染的味道[J];黄金时代;2007年05期
6 鲁平;;室内空气污染成因、危害及防治[J];大众标准化;2011年S1期
7 吴燕;;浅谈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1年05期
8 尹飞;张景威;;室内装修中空气污染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住宅科技;2011年07期
9 王慧玲;;浅谈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的危害和防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刘丽华;;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海峡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谦;;浅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与防治[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徐正兵;;浅议政府干预理论在我国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中的实践[A];2008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杜巧连;;液压机械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预防[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4 齐飞艳;赵勇;樊巍;朱延峰;;三种植物配置净化空气颗粒物能力的比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马丽娜;张兴昌;胡万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氨气[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侯辉;刘天骄;程学丰;;室内外空气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7 李爽;白鸽;沈学优;;杭州市居民家庭空气中的BTEX污染[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邓启红;;室内颗粒物的健康危害与研究对策[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国宏;;太原市空气污染的环境气象场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丁爱萍;耿建生;陈佩君;;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从武;新车内空气污染需建法律“防火墙”[N];法制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赖志凯;车内空气污染何时不再“失控”?[N];工人日报;2009年
3 记者李晔;水和空气污染仍是关注热点之一[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凌军辉 于文静;防止城市被空气污染“霾葬”[N];中国社会报;2009年
5 记者 解悦;持续空气污染正在侵袭南京[N];南京日报;2010年
6 莫白;英国空气污染每年致5万未成年人死亡[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记者 梁东麒 通讯员 李耀松;空气污染指标我市三降一升[N];中山日报;2010年
8 记者 班玮;空气污染,人易患糖尿病[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记者 李晓萌 实习生 胡艺;我市治理空气污染多管齐下[N];长江日报;2010年
10 张永 编译;科学家绘制空气污染全球示意图[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昌;空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与经济损失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友君;典型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王颖;复杂下垫面下空气污染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耀庭;基于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的城市气溶胶定量反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管理方法模型[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罗健博;发展、治理与平衡[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晓宁;道路立体交叉交通污染分析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陈盛j;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的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李欣;环境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10 石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芳芳;北京市空气污染的空间统计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张艳燕;乌鲁木齐冬季典型空气污染状况的气象条件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孙志强;奥运前后北京及近周边区域空气污染观测与比对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嵘;教室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冯怀莹;SO_2浓度数值模拟与预报试验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6 张革新;重庆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袁波;城市空气污染价值损失核算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爽;典型微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金振星;重庆夏季某临街建筑NO_x污染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陆晓燕;南京市城市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的观测分析与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1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62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