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装饰材料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

发布时间:2018-03-30 22:17

  本文选题:室内空气污染 切入点:建筑材料 出处:《上海环境科学》1994年10期


【摘要】:对商业、工业、住宅等不同功能区和不同室内燃料(煤饼、煤气)的厨房、卧室、教室等室内房间,作了空气中甲醛的本底值调查。调查表明,甲醛浓度范围为0.0007~0.0125mg/m~3。对15户普通家庭装潢户的调查表明,经装潢后1年以上测得的甲醛、总烃、苯、甲苯平均浓度分别为0.02、0.50、0.76、1.25mg/m~3。氯乙烯、苯乙烯未测出。其中甲醛平均浓度(0.02mg/m~3)高出本底值(0.0011mg/m~3)20倍,为前苏联建议的日平均浓度(0.012mg/m~3)的1.6倍。 甲醛污染水平的动态变化,在装潢时甲醛浓度最高,装潢后90d则降至平均浓度水平。空气中甲醛浓度与人体尿中代谢产物甲酸值呈正相关,建议可对生活条件基本类同的人群,以甲酸作为人体吸入甲醛的生物监测指标。
[Abstract]:The background values of formaldehyde in the air were investigated in kitchens, bedrooms, classrooms and other indoor room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such as commercial,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areas and different indoor fuels (coal cake, ga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total hydrocarbon, benzene and toluene was 0.02mg / mc3.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total hydrocarbon, benzene and toluene was 0.02mg / m ~ (-1) 0.50g / m ~ (-1) 0.50g / m ~ (-1) N ~ (-1) 路ml ~ (-1) 路mL ~ (-1) 路ml ~ (-1) 路ml ~ (-1) 路L ~ (-1) 路L ~ (-1) 路L ~ (-1), respectively. Styrene was not measure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was 0.02 mg / m ~ (3). It was 20 times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0.0011 mg / m ~ (3), 1.6 times that of the suggested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0.012 mg / m ~ (3)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dynamic change of formaldehyde pollution level was the highest in decoration.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in ai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ormic acid in urine. It was suggested that formic acid could be used as the biological monitoring index of formaldehyde inhalation for people with similar living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市卫生防疫站 上海市卫生防疫站 南市卫生防疫站 南市卫生防疫站 南市卫生防疫站 南市卫生防疫站
【分类号】: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加奇;;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11年01期

2 张平奇;张哲海;王津宁;张迪生;;南京市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调查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年01期

3 钟格梅;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年01期

4 陈瑞梅;李南春;陈朝军;王国彬;黄江洁;刘晓君;温俊杰;;清远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质量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5 原福胜;宫斐;梁瑞峰;;居室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及变化趋势[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05期

6 张新战;;浅谈室内装修造成的空气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7 刘玉真;;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8期

8 顾大全,金慧芝,卢湾 ,黄浦 ,杨浦 ,丁秋明,毛游森,郑明龙,万鸿年;装饰材料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J];上海环境科学;1994年10期

9 师奇威 ,贾代勇 ,耿世彬;室内空气污染的元凶——甲醛[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5年02期

10 李凤霞,国冬梅,延岩;室内空气污染与管理现状[J];预防医学论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丹凤;袭著革;张华山;李官师;晁福寰;;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甲醛的遗传毒性效应[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张鹏;王兢;杜鹏;;基于IC工艺申醛气体传感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3 钱益跃;周怀中;马国强;;金华市区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现状分析与控制建议[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第八卷(环保分卷)[C];2005年

4 刘建龙;张国强;;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其控制对策[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5 邓高峰;谭小霞;王宏恩;唐冬芬;;几种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幸福;李溪;陈建民;李俊华;郝吉明;;氧化锰分子筛低温去除甲醛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王兢;刘丽;纪敏;;La_(0.8)Sr_(0.2)FeO_3甲醛气体传感器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8 曾春娥;彭晓辉;乔琰;牛丹丹;鲁志松;杨旭;;甲醛对雄性幼鼠的生殖毒性[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褚秀娟;张华;;纳米二氧化锰对甲醛去除效率的影响[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姜华;;光催化纳米氧化物在甲醛净化中的运用[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窦晓竹;带盆净清香草回家[N];江苏科技报;2006年

2 樊万朝;四成半家庭室内空气污染超标[N];新华日报;2006年

3 高素英;甲醛危机考问啤酒巨头[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4 高扬;拒绝甲醛上餐桌[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5 吴绵;美国关注家具甲醛排放量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9年

6 记者 葛素表 沈汝发;国产啤酒“甲醛门”风波之三问[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樊万朝 杨监广;二百户家居甲醛检测近半超标[N];新华日报;2004年

8 大漠;甲醛价格触底反弹[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逍遥;关注室内空气治理市场[N];国际商报;2006年

10 记者 吴艳荣 董广顺 实习生 刘彦欣;“甲醛风波”未影响我省啤酒市场[N];河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玉元;催化纤维净化室内空气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2 庄晓虹;室内空气污染分析及典型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杨丹凤;甲醛/苯单独及混配吸入染毒致大鼠多靶点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4 杨玉花;甲醛吸入染毒致大鼠肺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5 邵华;甲醛和苯乙烯DNA加合特性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会英;分子筛酸性位催化丁烯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7 张海东;锑氧化物及锑钒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的甲烷选择氧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李玉华;光催化氧化降解室内空气甲醛性能及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卢进;聚苯胺-铂-氢钼青铜催化体系的形成及其对C1分子的电催化氧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10 刘建龙;基于随机理论的住宅室内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及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浩波;东北师大校园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与控制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继文;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对人血液中甲醛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薛爱龙;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调查和甲醛致DNA损伤研究及预防对策[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杰;木质板材释放甲醛的遗传毒性和氧化损伤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英柳;纳米TiO_2负载于活性炭纤维吸附—光催化氧化室内挥发性有机气体甲醛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赵桂芳;室内甲醛的光催化治理及空气净化器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梁瑞峰;甲醛引起小鼠体内免疫毒性和氧化损伤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常梦媛;评价光催化剂性能的动态实验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张黎;甲醛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魏毅;广西车田沸石用于吸附室内甲醛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87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687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