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山古民居建筑装饰研究
本文选题:洞庭东山 + 古民居 ; 参考:《民族艺术》2009年03期
【摘要】:苏州东山镇及周边的古村落有许多明清至民国早期的豪华宅第,宅第主人大都是经商致富的洞庭商人,老年时回归乡里择地建房颐养天年。这些建筑虽是民宅,但都雕梁画栋穷工极巧,尤以砖石木"三雕"著称,其母题和内涵离不开苏州地域的文化背景,因而具有吴地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很强的民间性,还反映了明代以来苏州的装饰演变史。在此基础上,这些装饰大都与东山独特的乡土文化密切相联。其中不但体现了商儒结合的装饰观念,也融入了淳朴民风与"和合"精神,还透露出花果鱼米之乡民众的丰收祈愿。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化因地域而异的生态特征。
[Abstract]:There are many luxurious houses in Dongshan Town and its surrounding villages from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owners of the houses are mostly Dongting merchants who have become rich in business. In old age, they return to the countryside and choose land to build houses for the summer. Although these buildings are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y are all poor and exquisite, especially known as "three carvings" of masonry and wood. Their motifs and connotations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Suzhou, so they hav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e of Wu and have a strong folklore. It also reflects the history of decoration evolution in Suzhou since the Ming Dynasty. On this basis, most of these decorations and Dongshan unique local culture is closely linked. It not only embodies the adornment idea of the combination of Shang and Confucianism, but also integrates the simple folk style and the spirit of "harmony", and also reveals the people's wish for harvest and harvest in the hometown of flowers, fruits, fish and rice. All these fully reflect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ultur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TU241.5;TU23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尚意,彭建;浅析转型期村镇空间感应特点——以江苏省吴县东山为例[J];人文地理;1998年04期
2 严明;;佛道世俗化与江南民间信仰之关系——以明清时期江南观音、城隍习俗为中心[J];学术界;2010年07期
3 曹健;洞庭东山旅游景区开发与布局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以剑川金华镇何氏院落为例谈古民居建筑要素[J];山西建筑;2007年07期
2 叶卫霞;;浙西(衢州)古民居装饰形成探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孙强;;浅析信阳古民居的建筑特色[J];才智;2008年07期
4 王春娟;;闽南蔡氏古民居中汉字装饰的文化观念[J];山西建筑;2008年34期
5 胡颖;从民俗学角度看徽州古民居的主要特点[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杨渤;;徐州户部山古民居门窗艺术小探[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年02期
7 梁文会;;浙江临海地区江南四合楼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2009年03期
8 庄一兵;徽州古民居建筑中的人文精神[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薛灏;;天水古民居南宅子的审美意蕴[J];丝绸之路;2009年10期
10 一彤;华安二宜楼——中国古民居的瑰宝[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钦全;;闽南古民居及其布局——承载着历史的古民居[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彩标;;浅谈诸葛村民居的保护与利用[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古民居在旅游发展中的保护与应用[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4 郭立群;;经济转轨与建筑装饰信用体系架构[A];湖北省第十一届楚天创新包装设计评比论文集[C];2004年
5 叶辉;;汲古开今 文脉永存 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论坛举行 市政协凝聚各方智慧推进古民居保护和利用[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6 郑志然;;平江历史街区悬桥巷古民居调查及思考[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路强;;古民居保护遭遇利用难题——来自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论坛的声音[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8 林英乔;;泉州“翘脊”古民居丛谈[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9 邵理基;;古民居式家庭茶室[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10 徐伟荣;万德佑;;历史的责任与现实的需要——对古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思考[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义来;救救呈坎古民居[N];安徽日报;2003年
2 段国强;中国文物学会专家考察郁南大湾镇古民居[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记者 王庆芳;文物发掘数量超4000大关[N];石家庄日报;2009年
4 孔生;拆除礼堂复建古民居[N];扬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宁化记者站 张瑞兰 俞祥波 刘才恒;下曹古村 谁来擦亮这颗客家明珠?[N];三明日报;2010年
6 张辉学 刘洋;以科学的态度做好古民居保护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储劲松;碓臼湾古民居“江西文化”的缩影[N];江淮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吴越;古民居为何频频被“抱养”[N];文汇报;2007年
9 记者 管菁 通讯员 陈飞;通山发现两处大型古民居群[N];长江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洪标 报道组 朱跃军 徐亮;山下鲍,完美山居待涅i肹N];浙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颖;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3 朱忠翠;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研究(Ⅱ)[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董赤;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亚池;皖南民俗家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风格流变[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李瑞君;清代室内环境营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顾蓓蓓;清代苏州地区传统民居“门”与“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行焱;陕西关中民俗家具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丹婷;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精神[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2 占日晴;SZ建筑装饰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傅烨;作业成本法在建筑装饰业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冠;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式内涵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5 赵新琳;新中式风格餐馆建筑装饰与餐饮消费的关系[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蒙;陕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贾海洋;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D];山西大学;2006年
8 王金山;重庆皇城装饰工程公司市场战略的建立及实施[D];重庆大学;2005年
9 张迪妮;陕西瓦当在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焦涛;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设计所变革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6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896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