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织双层提花装饰绸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本文选题:织物结构 + 双层组织 ; 参考:《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色织双层提花装饰绸产品的织物结构特点如经纬原料的选用、密度配置、双层组织设计等,,并介绍了其生产的设备与纹制工艺特点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br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yarn-dyed double-layer jacquard decorative silk products, such as the selection of warp and weft raw materials, density configuration, double-layer structure design, etc.
【作者单位】: 苏州丝绸工学院丝绸系
【分类号】:TS1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梅珍;王府梅;王善元;;Algorithm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Curved and Compound Twills[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05年02期
2 乐嘉锦;孙志仁;;织物组织CAD的计算理论[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3 郑飞;分组法进行二重组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学模型[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潘浙丹,陶晓东;ERP环境下基于决策支持的纺织产品设计系统开发[J];福建电脑;2003年02期
5 李辉芹;水系列竹纤维新产品的开发设计[J];纺织导报;2004年06期
6 徐山青,沈世德;织物组织表示法新探[J];纺织学报;1994年12期
7 晏雄,张茂林,张慧萍;纺织梯度结构增强体的设计与织造[J];纺织学报;1998年02期
8 张聿;基于弱混沌理论的纹织设计方法研究[J];纺织学报;2004年04期
9 诸葛振荣,吴志明;纹织物的表面模拟[J];纺织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逢玲,郑飞,汤兵勇;纬二重组织CAD实用数学模型[J];纺织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辉芹;;水系列竹纤维新产品的开发设计[A];“云竹杯”首届中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峰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梅珍;织物设计与虚拟场景模拟一体化集成系统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文昊;基于模糊聚类和纹版辅助的织物疵点检测算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汝林;中国古代绞编技艺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周彦伟;基于内容的意匠图库检索系统[D];浙江大学;2004年
4 曹琢砺;小花纹织物的数码纺织创新设计[D];清华大学;2005年
5 王长军;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许杨彬;从唐代服饰看民族文化的交融[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7 郑振荣;阻燃粘胶织物的组织结构及染整加工对其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8 马金燕;中国早期手工编织的发展源流和技术分析[D];青岛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庆华;虞敏;;色织双层组织织物的设计与实践[J];上海纺织科技;2008年06期
2 白燕;;接结双面织物的设计原理[J];上海纺织科技;2006年12期
3 奚龙兴;适用于色织物组织的CAD系统[J];上海纺织科技;2005年06期
4 ;美国的装饰绸市场[J];纺织导报;1989年22期
5 D.A.Zaukelies;姜祥龙;;测量针织物条花的仪器[J];国外纺织技术;1981年23期
6 白燕;;表里换层配色花纹织物的设计[J];毛纺科技;2007年03期
7 刘华;色织物的色彩空间混合效应设计思考[J];江苏纺织;2004年11期
8 沈兰萍,南维亚;双幅色织物的设计与试织[J];北京纺织;1999年01期
9 田玲玲;杨彩云;;色彩在色织物中的设计和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2005年04期
10 ;涤纶低弹长丝色织物的制织[J];上海纺织科技;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旦;;双层织物的组织设计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顾纯;;金属纤维混纺色织物的设计和生产[A];“丰源杯”全国浆纱、织造学术论坛暨2011织造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红霞;;机织保暖产品的开发[A];“泰坦杯”2005年全国无梭织机使用技术与产品开发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赳;;织物结构的计算机图形标识及应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码纺织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张红霞;;机织保暖产品的开发[A];金f杯第一届全国棉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郭兴峰;;回转体预成型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其缠绕成型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王荣武;陈建祥;;色织物CAD软件开发及其织物设计方法[A];“泰坦杯”2005年全国无梭织机使用技术与产品开发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钰;;凉爽羊毛织物的设计探讨[A];第八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辉;张建春;;棉织物结构对芯吸效应的影响[A];第九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张辉;胡铁力;张建春;;织物对8~14μm热红外线透过性能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利用织物结构防缩抗皱[N];中国纺织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芫;复合:美在层次中[N];中国纺织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婕萍;我们期待和你一起高速成长[N];中国服饰报;2005年
4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刘璐 赵俐;高特纶 秋冬毛衫的理想原料[N];中国纺织报;2007年
5 ;2006/07中国流行布料配色及花型更有创意[N];中国服饰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震晓;流行催动2006面料高调前行[N];中国纺织报;2006年
7 秋歌;大地之远艺术之大[N];深圳特区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家洲;考问“中国式研发”[N];中国纺织报;2006年
9 陈晨;让家里的布艺沙发[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阿巧;盛泽:常规面料唱“主角”仿真丝面料“粉墨登场”[N];中国纺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卫东;基于图像分析的织物起毛起球自动评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尉霞;超拒水、防紫外功能型织物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3 张辉;本征导电纤维集合体的电—力学性能及其作为应变、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分析[D];东华大学;2006年
4 张艳明;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的成型性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5 刘微;光接枝技术阻燃尼龙66织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6 潘如如;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机织物结构参数识别[D];江南大学;2010年
7 黄新林;织物悬垂性测试方法及其装置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陈霞;基于切面投影图像的织物起球等级的计算机视觉评定[D];东华大学;2004年
9 郑天勇;机织物结构与外观的三维模拟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雨;机织物几何结构的测量与重建及Peirce机织物几何结构模型验证的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2 李昌玉;织物三维仿真及在三维场景展示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玉惕;梭织物纰裂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4 孙银银;基于力学模型的平纹织物结构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0年
5 李梅;Siro纺纯棉色织布的研究与探讨[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6 李欣;织物(第五结构相)热湿传递机理模型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7 许家英;基于3DS MAX7.0软件平台织物结构和表面效果的三维模拟[D];苏州大学;2007年
8 张晓婷;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王溪繁;竹原纤维/PLA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刘萍;织物与皮肤的干态摩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2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98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