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旧藏印度珍宝
本文选题:银胎珐琅嵌宝石 + 高纯金镶嵌 ; 参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06期
【摘要】:清宫旧藏中,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献的银胎珐琅嵌宝石靶碗、盖罐、海螺,通常认为其产自西藏,但通过制作工艺以及装饰风格分析,应是印度莫卧尔王朝18世纪制品。其中带座靶碗的造型与组合具西藏特色,又与印度贵族吸食水烟的器具有一定相似性;盖罐应为印度皇室或贵族盛会所用之器;所谓海螺,其造型与印度象征佩戴者军事才能的火药筒相同。这些器物在印度本土原与宗教无涉,因其华美、珍贵,故被班禅作为藏传佛教供器于乾隆帝六十大寿时进献于乾隆,随后被乾隆帝分别供奉于养性殿、养心殿和盛京。据此亦可知,在清代,进入紫禁城的不仅有来自印度的玉器,还有金银器。明、清时期的细金工艺以及审美情趣,曾受伊斯兰地区装饰艺术的影响。
[Abstract]:In the old Qing palace, in the forty-five years of the Qianlong forty-five (1780), the Panchen Lama laid a Silver Enamel target bowl, a pot, and a conch, which is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produced from Tibet, b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decoration style, it should b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products of the mogul Dynasty in India. Among them, the shape and combination of the target bowl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 and the India nobility sucks the water smoke. The device has a certain similarity; the pot should be used by the India royal or the aristocratic grand meeting; the so-called conch is the same as the gunpowder of India, which symbolizes the military talent of the wearer. These objects are not involved in the native religion of India, because of its beauty and precious, so the Panchen Lama was used as a Tibetan Buddhism for the sixty birthday of Emperor Qianlong.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not only jade and gold and silver from India, but also the fine gold technology and aesthetic taste of the Qing Dynasty, which had been influenced by the decorative art of the Islamic region.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分类号】:K883.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小平;;欧洲汉语教育史之缘起——早期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和研究[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2 扎洛;;“披楞”琐议[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3 陆水林;;新疆经喀喇昆仑山口至列城道初探[J];中国藏学;2011年S1期
4 聂志军;;景教碑中“伊斯”也是景医考[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5 郑德坤 ,振亚;从沙捞越考古发现谈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古代文化交往[J];东南文化;1986年01期
6 许晓东;;中国古代琥珀艺术——商至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06期
7 屈从文;;论天朝观念的生成和演进机制[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8 徐家玲;;拜占庭还是塞尔柱人国家?——析《宋史·拂凔国传》的一段记载[J];古代文明;2009年04期
9 李保平;;元代政治与回回法文化传播模式[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赵永伦;;公元8世纪上半叶突骑施与唐朝和大食争夺中亚的斗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共乐;;Seres国为“丝国”说质疑[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2 廖国一;;汉代合浦郡与东南亚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古钱币证据[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3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4 张碧波;;“南有大汉,北有强胡”——兼及匈奴文化及其文化体系的考察[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德宽;;从“清真”到“HALAL”:——谈中国回族“清真食品”的本土化与产业国际化[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左芙蓉;;民国北京的教会图书馆——以北堂图书馆为例[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查迪玛(A.Chandima);斯里兰卡藏中国古代文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冬青;明朝朝贡体系与十六世纪西人入华策略[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勤;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6 赵岩;明清西洋风绘画研究(1579-1840)[D];东南大学;2006年
7 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9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国宏;江浙地区的蚕种改良研究(1898-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铁泰;元代崇福司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傅,
本文编号:2083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08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