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纹与陶瓷装饰融合的民俗文化涵义
[Abstract]:Folk cultur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immaterial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 folk cultural phenomenon inherited from the history of a nation and a nation. It not only includes the material life culture and the social life culture passed down among the people, It also includes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hinking of the people, that is, the tradition of the way of behavior, habits of life, ethics and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created by people. Folk culture represents the culture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eople, with the most extensive mass and universality. Bogu pattern is one of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porcelain. Its decorative themes are porcelain bottles, jade piece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onsai, etc. The long and rich folk culture cultivates auspicious art including auspicious ceramic decoration in many forms. Thus Bogu grain as a form of expression of folk culture used in ceramic decoration not only nurtured and moistened the growth of ceramic decorative art but also made the Chinese folk cultur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folk culture meaning of Bogu grain applied to ceramic decoration. First of all, the concept of Bogu grain and folklore culture is defined. Secondly, the origin of Bogu gra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eramic decoration are described. Thirdly, the folklore culture thought and folklore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Bogu decorative art are analyzed and explored. Finally, through the folklor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corative art of Bogu grain ceramic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modern ceramic decoration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eramic decorative pattern not only enriches the art categories of ceramic decoration in our country, More importantly, it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育娟;试论日用陶瓷装饰的艺术性与适应性[J];景德镇陶瓷;1994年02期
2 吴蒙蒙;;浅谈唐宋元明清陶瓷装饰中的凤纹[J];佛山陶瓷;2008年11期
3 陆军;张宇;;浅谈梅花题材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J];景德镇陶瓷;2009年03期
4 石庆玲;石志云;;浅析陶瓷综合装饰[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5 戴征艺;戴茜妩;;浅谈中国山水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2011年02期
6 吴正辉;谢恒星;;潮州陶瓷装饰的文化寓意[J];美术观察;2011年08期
7 喻木华;瓷艺蕴灵秀 天工与清新——大件陶瓷装饰中国画技艺的应用[J];景德镇陶瓷;2004年02期
8 李映苹;;谈传统吉祥图案与陶瓷装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年03期
9 张天明;叶飞;;青花走兽画在陶瓷装饰上的表现[J];陶瓷研究;2009年04期
10 刘沛轩;;剪纸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冉砚农;;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上讲话[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千寿山;;论我州旅游业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展示[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谭纯武;;关于南宁民俗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8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9 邢莉;;钟敬文的中国民俗学理论新建树——对“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探讨[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吴文涛;;门头沟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继红;新春庙会突出奥运主题民俗文化奏响和谐乐章[N];国际商报;2007年
2 记者 唐亚南;传承民族文化 再现江淮古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3 记者 先朝阳 谢志娟;第五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N];甘肃日报;2006年
4 吴锋 杨鲜明;第二届中国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隆重开幕[N];陇东报;2006年
5 韩仕超邋王春娜;一位民俗文化使者的追求[N];团结报;2007年
6 邹领根;南丰“民俗文化”成冬季旅游热点[N];抚州日报;2008年
7 徐仲英;甘南特色民俗文化游开门迎客[N];甘肃日报;2008年
8 邓洪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N];广西政协报;2008年
9 杨文婷;西峰至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公交旅游专线正式通车[N];陇东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杨旭春;陕北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N];延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4 曹亚丽;动画影像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8 远宏;粗瓷杂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杨大方;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对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玉红;佐拉·尼尔·赫斯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2 邵明翔;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颖超;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6 胡术;方寸间的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7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应丛丛;博古纹与陶瓷装饰融合的民俗文化涵义[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10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7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14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