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去除设备研究现状
[Abstract]:The effect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status of VOC pollution in existing buil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mechanism of VOC emission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removal equipment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ointed ou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分类号】:TU5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敏;刘传生;李永梅;;吹扫捕集/GC-MS联用测定水中26种挥发性有机物[J];供水技术;2010年02期
2 左海英;张莉;张永涛;桂建业;;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中内标法与外标法的比较[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4期
3 王永华,武京波,陶澍,傅德黔,孙宗光;挥发性有机物气液分配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4 谢志辉,叶齐政,陈林根,李劲;净化潜艇舱室空气的新技术探讨[J];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03期
5 许华;张经华;陈舜琮;曹红;;吹扫捕集-GC/MS法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1期
6 吴洁珊;蓝茵;张欣伟;火安春;;内饰件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方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年06期
7 沈玉君;高定;陈同斌;郑国砥;刘洪涛;;堆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与释放[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1期
8 沈玉君;陈同斌;刘洪涛;高定;郑国砥;;堆肥过程中臭气的产生和释放过程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1期
9 赵倩;钱飞中;冯焕银;徐梦侠;;污染地块土壤气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检测技术[J];现代科学仪器;2011年04期
10 周泽义;高芳;王德发;马淑丽;李增和;;由标准气体和标准溶液制备标准吸收管的方法探讨[J];计量技术;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玉龙;杨明德;党杰;张建安;童喜润;;蓄热催化氧化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国强;余跃滨;韩杰;;建筑装饰材料污染物散发影响因素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3 罗才武;叶青;王道;何士昕;;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4 张颖;;文物藏馆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分析[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铁山;王子健;;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对VOCs处理效果对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米卫红;耿福海;俞琼;高伟;;上海徐家汇地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观测研究[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冰冰;许振良;;渗透汽化法分离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最新进展[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康颖;吴祖成;李明波;;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脱除有害气体污染物机理[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毛婷;王跃思;姜洁;吴方坤;;2004年秋季北京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垂直分布初步研究[A];2005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瑛;徐晓斌;毛婷;张东启;;珠穆朗玛地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初步检测结果[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玮坚;国内最大挥发性有机物测试舱落户大朗[N];东莞日报;2011年
2 荆秀昆 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让我们的办公室温馨舒适起来[N];中国档案报;2009年
3 崔进贤;专家认为:应在车辆制造过程中消除车内环境污染[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邓慧玲;广东立新规严控珠三角灰霾[N];中国环境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叶昌元;让工况无害 还空气清新[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曾丽娟;东莞“治气”出新招[N];亚太经济时报;2010年
7 记者 幸智敏 窦延文;空气优良天数比上年少8天[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徐红兵;东莞:亚运期间禁止露天喷漆[N];中国建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冯卫东 郑晓春;有无肺癌一“闻”便知[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耿挺;上海机动车年内实施国四标准[N];上海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开;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分析评价及吸附光催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张铁臣;汽油车冷起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及生成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赵利容;广州市城区街道毒害空气污染物暴露特征及其来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殷淑华;土壤/沉积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石尔;硅橡胶(PDMS)复合膜结构及渗透蒸发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郭阿君;4种园林树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康颖;人工环境下氧化性自由基对气态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8 赵康;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气相生物修复新型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胡扬帆;灰毡毛忍冬花挥发性有机物及其生态保健功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10 方文政;大气氧化及光氧化挥发性有机物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区润桦;汽车生产喷涂工艺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郝庆光;基于神经网络的农药去除设备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朱向东;土壤和底泥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4 王春永;堇青石、氧化铝为载体的负载型钯催化剂对丙酮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梅;济南市区加油站附近空气中有机污染特性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估[D];山东大学;2006年
6 董艳;东北师范大学校园室内VOCs污染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
本文编号:2259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25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