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以装饰工艺为切入点的旗袍创新设计

发布时间:2018-12-10 12:57
【摘要】:正在众多的中国女性传统服饰当中,"旗袍"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之一,它曾经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较为盛行与普及的女性服饰。今天,旗袍常常被视为一种思念、一种乡情的象征,是一种带有中式情感的文化符号。目前,在平日的生活中,女性穿着旗袍的机会越来越少,与之相反,具有个性而又极为流行的时尚服饰深受年轻女性喜爱和接受。然而,少数40岁至50岁的成熟女性或文化学者,他们仍然在日常生活
[Abstract]:Among the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women's dress, "Qipao" is one of the mor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it used to be popular and popular in the 1930s and 40s of last century. Today, cheongsam is often seen as a yearning, a symbol of rural sentiment, a cultural symbol with Chinese emotion. At present, women have less and less chance to wear cheongsam in their daily lives. On the contrary, fashionable clothes with personality and popularity are popular and popular among young women. However, a small number of mature women or cultural scholars between the ages of 40 and 50 are still in their daily lives
【作者单位】: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分类号】:TS941.71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香白;“茶文化学者”之太极思维[J];农业考古;2002年02期

2 侯笑如;朱明德;;城市文化与环境保护——访著名文化学者杨东平[J];北京政协;1996年09期

3 朱启兵;;“且将新火试新茶”[J];中国报道;2011年06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承喜;;后记[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滕客;文化学者的思索与探求[N];太原日报;2013年

2 刘保明;文化学者的建言[N];光明日报;2008年

3 陈彦邋赵伟 黎旭升;“秋雨”润物细无声[N];中山日报;2007年

4 牛艳娇 本报记者  杨宁舒;和谐文化:天、地、人之间的良性互动[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晗;打响“大运河第一城”品牌[N];扬州日报;2014年

6 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院长 付宝华;城市呼唤战略专家[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 王泠一;GDP崇拜批判[N];国际金融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梁瑛;走出书斋的文化学者[N];深圳商报;2009年

9 记者 张伯阳;“渭南精神·渭南名片”进行复评[N];渭南日报;2013年

10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 古民居保护遭遇新挑战[N];中国文化报;2014年



本文编号:2370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370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