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木质装饰板材贫氧条件下燃烧和热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1 18:00
【摘要】:本文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在各种不同的氧气浓度下对落叶松、红木和红松样品进行实验。通过对TG、DTG和DTA曲线的分析,样品干燥基要经历两个失重过程,第一个失重过程主要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解,第二个失重过程主要是木质素的炭化分解和燃烧。在各氧气浓度条件下,热解失重的第一个阶段TG和DTG曲线差异很小;在各样品失重的第二个阶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TG和DTG曲线左移,反应结束的温度明显降低。氧气能使木质素的炭化物氧化并进而可能使其着火燃烧,从而使反应进程加快。当氧气浓度大于6.32%时,各样品DTA曲线上均有两个明显放热峰,并且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DTA曲线放热峰越尖锐,放热峰面积越大,说明氧气浓度越大,在两阶段失重过程中更多的挥发分物质和固体炭化物参与燃烧。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amples of Larix gmelinii, Redwood and Pinus koraiensis were tested at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by thermogravimetric differential calorimetry (TG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G,DTG and DTA curv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ry base of the sample underwent two weightlessness processes: the first was pyrolysis of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and the second was carbonization and combustion of lign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G and DTG curves in the first stage of pyrolysis weightlessness is very small at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and in the second stage of weight loss, with the increas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TG and DTG curves shift to the left, and the temperature at the end of the reaction obviously decreases. Oxygen oxidizes the carbonized lignin and may ignite it, thus speeding up the reaction. When oxygen concentration is greater than 6.32, there are two obvious exothermic peaks on the DTA curve of each sampl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more sharp the exothermic peak of DTA curve is, the larger the area of exothermic peak is, which means that oxygen concentration is larger. In the two-stage weightlessness process, more volatile substances and solid carbonization participate in the combustion.
【作者单位】: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4H54007)
【分类号】:TU5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施海云,方梦祥,王树荣,余春江,骆仲泱;建筑装璜中几种常用板材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火灾科学;2002年04期

2 孙兰军,李爱民,李润东,杜新研;常用木质家具材料在不同氧浓度下的热分析[J];火灾科学;2004年01期

3 阎昊鹏,陆熙娴,秦特夫;热重法研究木材热解反应动力学[J];木材工业;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群芳;杨晓凝;曾志坚;袁敏;;松木脱脂行为的热重研究[J];广东化工;2005年12期

2 段佳;罗永浩;陆方;陈yN;胡(王乐)元;王清成;;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热重分析研究[J];工业加热;2006年03期

3 伍爱友,王从陆,谢正文;计算机模拟室内火灾性状的探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蒲舸;雷强;徐鹏;;板材类生物质燃烧及动力学特性热重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5 周本权;李明海;陈均;马红;胡绍全;;火灾环境下密封容器内木材热解试验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6 孙兰军,李爱民,李润东,杜新研;常用木质家具材料在不同氧浓度下的热分析[J];火灾科学;2004年01期

7 高亚萍;周霞;;阻燃与未阻燃装饰装修木材在不同氧浓度下的热分析[J];火灾科学;2007年04期

8 石龙;张瑞芳;谢启源;;计算机显示器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分析[J];火灾科学;2009年03期

9 李雪瑶;应浩;;生物质热解气化机理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年10期

10 胡云楚;2,6-二溴-4-硝基苯酚阻燃性能的热动力学研究[J];林产工业;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元波;郑志锋;周玲;杨晓琴;;两种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2 谷天硕;陈志林;;钼元素对木材热解的影响初步探讨[A];2010年中国阻燃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深渊;竹材液化、树脂化反应动力学及其生成物的性能[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吕文华;木材/蒙脱土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俞自涛;着火前木材传热传质过程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东升;竹炭及SiC陶瓷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胡云楚;硼酸锌和聚磷酸铵在木材阻燃中的成炭作用和抑烟作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6 宋长忠;火灾可燃物热解动力学及着火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闫振;落叶松树皮热解特性及热解油制胶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高黎;阻燃型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林兰英;硅溶胶强化杨木复合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10 巩其亮;银杏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及良种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丹;不同处理细木工板燃烧试验和防火性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丽娟;常用装饰装修板材的燃烧性能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明霞;内装修装饰材料热解与燃烧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4 程霞;常用PVC装潢材料热解特性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天f;竹材热解过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祝文杰;利用热天平研究煤的着火特性[D];浙江大学;2004年

7 施海云;火灾可燃物热解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李月宁;强迫气流下阴燃的形成和传播机理及其产物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波;陶瓷化单板表层复合材料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贺勤;沙柳树皮特性及其对刨花板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江淑琴,矫维红;城市生活垃圾的燃烧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5期

2 刘乃安,范维澄,林其钊,黄刘生;空气气氛下木材表观热解动力学(英文)[J];火灾科学;2001年03期

3 邱榕,范维澄;火灾常见有害燃烧产物的生物毒理(Ⅰ)——一氧化碳、氰化氢[J];火灾科学;2001年03期

4 余玮,吴新华;八种原料及其主成份热解的研究——木材热解机理初探[J];林产化学与工业;1989年03期

5 阎昊鹏,陆熙娴,秦特夫;热重法研究木材热解反应动力学[J];木材工业;1997年02期

6 江淑琴;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与热解特性[J];太阳能学报;1995年01期

7 员小银,赵广播,秦裕琨;树皮生物质最终挥发分产量的计算[J];太阳能学报;1999年04期

8 刘乃安,王海晖,夏敦煌,范维澄,查德民;林木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昌,吕剑虹,董长青;高温低氧燃烧的发展及其原理[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2年04期

2 杜巍,向继红,李向荣;用RES3D-Ⅱ程序对12150ZL柴油机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0年03期

3 Stavropoulos GG,Skodras G,欧盟能源技术促进组织OPET中国〈杭州〉项目组;木材加工残余作为替代燃料的节能分析[J];能源工程;2004年03期

4 陈鸿伟,李永华,樊泉桂,金保升,徐益谦;粉煤流化床燃烧中N_2O的生成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年03期

5 邹瑞荣,袁亚雄,翁春生;冲压加速器预混燃气密闭爆发器实验研究[J];弹道学报;2002年04期

6 叶新v,

本文编号:2372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372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