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闽北古民居的形制与装饰

发布时间:2018-12-31 18:56
【摘要】:正闽北现存的古民居大都为清代建筑,封闭的地形使闽北古代社会与外界的交往受到极大限制,闽北地区平原面积狭小,山间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盆地,这就使闽北的古村落呈现小聚落、大分布的格局,村落大多位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山地东南坡或河谷两岸。一、闽北古民居建筑的形制由于地域、文化、气候的不同,闽北民居建筑形成了特有的表现形式。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文化环境,与其他地区建筑形式相比较,闽北建筑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闽北古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结构为主,灰砖、黑瓦、石墙基,梁柱以木为主,利用挑梁减柱扩大屋宇建筑空间,屋内一般为二厅三进或三厅四进结构,东阁西厢、书屋楼台一应俱全。
[Abstract]:Most of the existing ancient folk houses in the north of Fujian were 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closed topography greatly restrict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ancient society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north of Fujian. The plain in the north of Fujian was small in area and the mountains were scattered with large and small basins. This makes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the north of Fujian appear small settlement and large distribution pattern. Most of the villages are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slope or the banks of the river valley where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re better. Firs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 culture and climate,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the ancient folk residence in northern Fujian has formed a unique form of expression. Due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al architectural forms, the architecture of North Fujian presents different styles. The structure of ancient folk houses in northern Fujian is mainly brick and wood structure, gray brick, black tile, stone wall foundation, Liang Zhu is mainly wood, the building space is enlarged by cantilever beam and reduced column, the house is generally composed of two rooms, three rooms and four entrance structures, and the west chamber of Dongge. The platform of the Shuhuo building is complete.
【作者单位】: 福建武夷学院艺术系;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北文化名村名镇民居特色研究”阶段性成果:2010B034
【分类号】:TU241.5;TU-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彩标;浅谈诸葛村民居的保护与利用[J];南方建筑;1999年01期

2 刘书芳;张现梅;;乡土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延续——以临沣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3 李登求;欧阳冰云;;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J];建筑;2009年24期

4 张群;戴志坚;;大凤古村落的建筑文化特色[J];福建建筑;2010年04期

5 杨莹;;农村古民居适当市场化可行性研究及构想[J];小城镇建设;2007年05期

6 刘华;徽州古民居建筑空间美浅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年01期

7 陈亚峰;皖南黟县屏山村古民居建筑美学探微[J];装饰;2003年03期

8 任康丽;古民居屋脊装饰设计的当代启示[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2期

9 朱建国;“桃花源里人家”——记皖南黟县古民居的建筑艺术特色[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姜长征,夏娃,翟芸;对皖南古民居原真性保护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云;;宋代闽北词坛鸟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利华;;简论闽北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爱兰;黄旭文;;闽北258例变应性哮喘变应原检测及脱敏疗效观察[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黄圭文;;闽北春毛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5 叶辉;;汲古开今 文脉永存 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论坛举行 市政协凝聚各方智慧推进古民居保护和利用[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6 邹清水;;关于闽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思考[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傅立德;;湘南古村落的特色与保护——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蒋钦全;;闽南古民居及其布局——承载着历史的古民居[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9 林蔚起;;试论闽北古建筑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许树信;;关于闽北红洋问题的认识[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黎代华;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价值内涵探析[N];团结报;2009年

2 刘德燕;青州:调研西南山区古村落、古民居[N];联合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洪标 报道组 朱跃军 徐亮;山下鲍,完美山居待涅i肹N];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陈炜芬;千年古镇碧湖: 一边生活,,一边消逝[N];丽水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梁文;守住那份对粉墙黛瓦的承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王立武;黄山:个人认领古民居,居住经营两相宜[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黎代华;湖南土家古村落古民居亟待加强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高定一;留下古民居留下历史的风貌[N];湘声报;2007年

9 记者 杨康;完整保留“原生态”特色[N];珠海特区报;2009年

10 何聪;个人可“领养”皖南古民居[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纳钦;蒙古村落多层次信仰[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3 郑丽凤;闽北天然次生林择伐强度的阈值和择伐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唐开军;家具风格的形成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5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6 张青萍;解读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张亚池;皖南民俗家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李庆奎;一氧化钛基金属陶瓷仿金材料的开发及相关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王小珍;宋代崇安五夫里刘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以刘子谖行腫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舒娟;咸宁刘家桥景观建筑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2年

2 童敏;西安传统民居装饰、色彩与西安传统民间文化的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俞世海;中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应用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骆文雄;现代酒店门厅装饰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石慧中;装饰工程预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喻斐;论建筑环境中陶瓷壁画的运用与发展[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珊;关于囊匣历史发展的探索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刘鑫;东易日盛装饰集团发展战略案例与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9 庞卓峗;论现代平面设计中装饰的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10 欧怒;论现代汉语诗歌的视觉形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6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396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