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加湿器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05:07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都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陶瓷加湿器的发明和创造也不例外。陶瓷加湿器具有实用和审美两大特征,它把陶瓷艺术和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使生活艺术化。我国陶瓷加湿器出现的时间较短,而且未被引起重视和关注。陶瓷加湿器与塑料、树脂等材料的加湿器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低。从设计的角度看,陶瓷加湿器的品种单一、造型陈旧、装饰繁琐,毫无设计感。因陶瓷历史悠久,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而且它独特的性能优势和质地美感,可使陶瓷加湿器更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对陶瓷加湿器设计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基于这一点,文章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先将陶瓷与塑料、树脂、金属等材料特点进行详细的阐释,再对比分析其优缺点,从而体现了陶瓷材料的性能优势。也让大众意识到:运用陶瓷材料制作的加湿器,在使用时,更具安全性。而后文章中将现有陶瓷理论知识进行解读与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经验,对陶瓷加湿器的实用功能、艺术特征、价值体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陶瓷加湿器将功能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它因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陶瓷加湿器需要与人、环境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体现其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图文】:
简单、直接、实用,都是为了让自己居住的环境更舒适,有利于休息、读书、写字。(图1-1)图 1-1 根据资料研究分析,推断出的古代加湿设备(图片来源:高公秉.室内空气加湿器的艺术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4.第 2 页)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准确地掌握空气的干湿度,以便给空气加湿,我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平式湿度计(图 1-2)用来测空气湿度。此湿度计的发明比欧洲早了一千六百多年。这种湿度计是利用炭吸湿性强的特点来测量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具体操作是:将土和碳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先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观察天平两端的升降。如果放碳的一边上升,说明室内空气干燥,,碳中的水分被蒸发掉了。如果空气湿度增加,正好相反。
简单、直接、实用,都是为了让自己居住的环境更舒适,有利于休息、读书、写字。(图1-1)图 1-1 根据资料研究分析,推断出的古代加湿设备(图片来源:高公秉.室内空气加湿器的艺术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4.第 2 页)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准确地掌握空气的干湿度,以便给空气加湿,我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平式湿度计(图 1-2)用来测空气湿度。此湿度计的发明比欧洲早了一千六百多年。这种湿度计是利用炭吸湿性强的特点来测量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具体操作是:将土和碳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先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观察天平两端的升降。如果放碳的一边上升,说明室内空气干燥,碳中的水分被蒸发掉了。如果空气湿度增加,正好相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74.75
本文编号:2610017
【图文】:
简单、直接、实用,都是为了让自己居住的环境更舒适,有利于休息、读书、写字。(图1-1)图 1-1 根据资料研究分析,推断出的古代加湿设备(图片来源:高公秉.室内空气加湿器的艺术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4.第 2 页)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准确地掌握空气的干湿度,以便给空气加湿,我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平式湿度计(图 1-2)用来测空气湿度。此湿度计的发明比欧洲早了一千六百多年。这种湿度计是利用炭吸湿性强的特点来测量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具体操作是:将土和碳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先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观察天平两端的升降。如果放碳的一边上升,说明室内空气干燥,,碳中的水分被蒸发掉了。如果空气湿度增加,正好相反。
简单、直接、实用,都是为了让自己居住的环境更舒适,有利于休息、读书、写字。(图1-1)图 1-1 根据资料研究分析,推断出的古代加湿设备(图片来源:高公秉.室内空气加湿器的艺术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4.第 2 页)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准确地掌握空气的干湿度,以便给空气加湿,我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平式湿度计(图 1-2)用来测空气湿度。此湿度计的发明比欧洲早了一千六百多年。这种湿度计是利用炭吸湿性强的特点来测量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具体操作是:将土和碳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先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观察天平两端的升降。如果放碳的一边上升,说明室内空气干燥,碳中的水分被蒸发掉了。如果空气湿度增加,正好相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74.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金泉;伍文华;;论生活陶艺的消费需求特征[J];大舞台;2010年11期
2 汪浩;;论日用陶瓷产品的安全性设计[J];中国陶瓷工业;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弘洁;当代陶瓷艺术的材料语言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2 袁冶;公共环境中陶瓷艺术的运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朱德梅;陶瓷灯具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4 高公秉;室内空气加湿器的艺术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饶爱君;中国现代陶瓷灯具艺术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年
6 徐艳丽;生活陶艺功能与形式关系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年
7 涂文静;陶艺在公共环境空间的运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年
8 何科丁;生活陶艺的创新性设计[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9 漆竞舟;公共环境中的现代陶艺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0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61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