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从雕塑看蒙元文化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6 02:40
【摘要】: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回顾与梳理,是国家民族文化建设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课题。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传统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以此为基础的雕塑艺术,分析了蒙元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以及在雕塑中的传承和发展。更进一步,结合本人的创作实践,从理论上展开和探索北方游牧民族雕塑中的蒙元文化对雕塑学习和对当代游牧民族雕塑创作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305
【图文】:

草原,新疆,图片


石人是对逝者样貌的重现,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从石人可以看出他们的逡逑造型大多脸型相似,有着大脸盘,高颧骨,八字胡等明显的游牧民族人种特征。逡逑正如图2竖立在新疆阿贡盖提草原上的石人一般,其竖式造型采用了整体圆雕、逡逑局部浮雕以及线刻结合的雕刻手法,让石人以一副古老质朴、大方结实的面容屹逡逑立千年。逡逑雇!;..冬逡逑_逡逑图2,新疆阿贡盖提草原石人,图片来自微博逡逑5逡逑

骆驼,博物馆,宁夏,铜牌


然风光为背景来衬托人物的活动,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且更注重浮雕的绘画性逡逑效果。逡逑如图3是现藏于宁夏博物馆的骆驼透雕铜牌饰,从精美的工艺中不难看出当逡逑时青铜艺术的盛况。此块铜牌用当时常见的长方形带饰以透雕的手法刻画了草原逡逑上常见的动物之一,骆驼。边框饰装饰纹,一只作正面屈卧状的骆驼,驼峰及下逡逑脖处以规律性的弧线表示骆驼的毛发。此块铜牌在构图上注重了对称,画面的均逡逑衡,是铜牌中的精品。逡逑图3,骆驼透雕铜牌饰,宁夏博物馆逡逑在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早期的雕塑艺术中,装饰审美类雕塑的作用是为了装饰逡逑6逡逑

曲线,佛教雕塑,莲花,鎏金


逡逑如图4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的鎏金莲花座菩萨铜像,是典型的女性神造像。逡逑菩萨带着以镂雕手法制作的精美莲花宝冠,双目微垂,带着端庄又慈祥的神情,逡逑有着圆润的曲线,身披璎珞,露出婀娜典雅的体型,柔美的盘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逡逑整体光洁流畅,配以简单的线条以表衣褶的走向。逡逑m逡逑:!逡逑—逡逑图4,鎏金莲花座菩萨铜像,元代,内蒙古博物院逡逑元代的佛教雕塑褪去了一些神秘的宗教色彩,增添了一些现实生活的情趣,逡逑与此同时,可以看到元代造像中大多佛像造像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外貌特征,例如逡逑莫高窟中元代所造佛像形象具有蒙古人的特征,面相方阔,厚唇,体形健壮带有逡逑憨厚淳朴的神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超;;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绘画造型艺术研究[J];读天下;2016年10期

2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论坛在呼伦贝尔举行[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6期

3 阎青义;;元代五刑体制及特点[J];现代法学;1987年04期

4 永汉;;胡服骑射[J];国防;1988年03期

5 张慧聪;;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译事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年01期

6 刚巴图;;解析行国政治体制,探秘游牧文明传承——肖爱民著《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评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百年回顾[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赵百岁;宝音图;额尔敦巴拉;萨仁其其格;;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正骨术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卢凤;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城市化进程的“三级跳”[J];中国民族;2004年07期

10 贾淑荣;;10~14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的变迁[J];北方文物;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荣;;论北方游牧民族民俗特征及功能[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丛密林;邓星华;;北方游牧民族骑射文化源流考[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3 王善军;黄大为;;游动饮食的文化阐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评介[A];饮食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C];2008年

4 万明;;明代外交模式及其特征考论——兼论外交特征形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唐京;;呼伦贝尔水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性格[A];中国水文化(2015年第4期)[C];2015年

6 张景明;;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宗教礼仪中的作用[A];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C];2005年

7 张景明;;北方游牧民族虎纹装饰与文化内涵[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8 卢明辉;;试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及其与中原汉族的关系[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9 张景明;;试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A];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C];2005年

10 高春平;;明代太原的城市建设[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东义;北方游牧民族马文化研究探索的学术巨著[N];内蒙古日报(汉);2019年

2 本报记者 阿荣;阴山岩画:穿越时空的珍贵文化遗存[N];内蒙古日报(汉);2017年

3 江枫;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音乐[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田有前;浅谈环境对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影响[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高启新;相逢意气为君饮[N];温州日报;2006年

6 道尔基 奇倩;浅谈鄂尔多斯文化的特征与内涵[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7 日本爱知大学 周星;游牧民族审美倾向自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星海;唐代由盛转衰源于气候变冷?[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吴国荣;太原在历史上的地位[N];太原日报;2005年

10 董耀会;长城及其防御与自然环境[N];中国文物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麒尔;从雕塑看蒙元文化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永真;北方游牧民族可汗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3 李玉花;北方游牧民族法制中十进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4 庞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材料、工艺在蒙古族传统家具中的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5 丽娜;解析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的鹿形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晓磊;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通道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士嘉;蒙古族传统鞍椔的装饰图案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侯霞;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的萨满文化因素[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张怡;佛教传播北方游牧民族的不同命运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10 曹明;敦煌“马术”史料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7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57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