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云南磷建筑石膏内墙腻子粉研究及社会效益评价

发布时间:2017-03-30 03:09

  本文关键词:云南磷建筑石膏内墙腻子粉研究及社会效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磷石膏是生产磷肥、磷酸时排放的工业废渣,随着我国磷化工企业的迅猛发展,磷石膏的年排放量急剧攀升,已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工业副产石膏。大量的磷石膏就地或是沿河堆放、甚至倒入海洋,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将磷石膏资源化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磷石膏带来的环境危害,而且可以节约天然石膏资源,同时还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磷石膏由于其本身带有的杂质呈现出灰黑色,限制了其用于粉刷石膏材料或者是装饰材料的运用。将磷石膏进行脱色增白净化处理能大大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程度。本文第三章对炒制法,炒制-酸浸法对磷石膏白度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确定了炒制-酸浸法的炒制温度和固液比,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炒制-酸浸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将经过炒制-酸浸法脱色增白净化处理后的磷石膏用于配制内墙干粉腻子,在第四章确定了磷建筑石膏的缓凝剂及其掺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磷建筑石膏基内墙干粉腻子的其它最优组成成分,最后加入木质纤维素对磷建筑石膏基内墙干粉腻子最优配方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了柔性腻子。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磷石膏的回收开发利用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炒制-酸浸法能有效的增加磷石膏的白度,尤其是酸浸液为硫酸时效果最为明显。所以选择炒制-酸浸法为磷石膏脱色增白的实验方法。经过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最后得到磷石膏的最佳脱色增白实验条件为:炒制时间40min、炒制温度400℃、酸浸时间60min、酸浸温度90℃、硫酸质量分数20%、固液比为1:4。在此条件下的重复性实验可得磷石膏的白度由32.4%增加至88.5%。经过脱色增白后得到的磷建筑石膏符合GB/T 9770-2008《建筑石膏》物理性能要求。2.柠檬酸和六偏磷酸钠做复合缓凝剂时效果最好,其掺量分别0.1%和0.15%。经过木质纤维进行优化得到的磷建筑石膏基柔性干粉腻子的最优配方为:磷建筑石膏700g、可再分散乳胶粉15g、重质碳酸钙150g、滑石粉6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g、膨润土50g,复合缓凝剂1.75g,木质纤维16.75g。其物理性均符合JG/T 298-2010《建筑室内用腻子》中柔韧型(R)的要求。3.构建了磷石膏回收开发利用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加以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磷石膏回收开发利用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最后由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了磷石膏回收开发利用项目的开展能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磷石膏 脱色增白 内墙干粉腻子 社会效益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561.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利用磷石膏制备干粉腻子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13-15
  • 1.3 腻子简介15-17
  •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17-18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8-20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0-32
  • 2.1 实验原料、材料20-21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21-22
  • 2.3 实验操作步骤22
  • 2.4 性能测试22-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磷石膏脱色增白研究32-42
  • 3.1 磷石膏脱色增白方法的确定32-34
  • 3.2 炒制-酸浸法对磷石膏白度的影响研究34-40
  • 3.3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磷建筑石膏基内墙干粉腻子研究42-62
  • 4.1 磷建筑石膏基内墙干粉腻子实验的确定42-46
  • 4.2 磷建筑石膏基内墙干粉腻子组分的确定46-59
  • 4.3 本章小结59-62
  • 第五章 磷石膏回收开发利用项目社会效益评价62-80
  • 5.1 材料单位成本分析62-65
  • 5.2 课题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65-66
  • 5.3 磷石膏回收开发利用项目社会效益指标体系66-70
  • 5.4 社会效益指标权重的确定70-75
  • 5.5 模糊综合评价法75-79
  • 5.6 本章小结79-8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0-84
  • 6.1 本文结论80-81
  • 6.2 本论文创新点81-82
  • 6.3 研究的不足82
  • 6.4 展望82-84
  • 致谢84-86
  • 参考文献86-90
  •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90-92
  • 附录B 问卷调查表92-95
  • B.1 问卷调查表192-94
  • B.2 问卷调查表2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淑君;耐水建筑石膏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5年02期

2 王志;俎全高;杜亮波;;改善建筑石膏耐水性能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7年04期

3 任绪连;赵秀云;;建筑石膏组成及颗粒度对其性能的影响[J];中国建材;2008年11期

4 徐亮;;建筑石膏的改性研究进展[J];粉煤灰;2009年01期

5 孟丽丰;刘东辉;汪必全;罗茂鲜;;β射线辐射对建筑石膏强度的影响[J];中国粉体技术;2009年05期

6 黄俊;孟丽丰;徐亚丽;刘东辉;;提高建筑石膏防水性能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0年06期

7 杨波;;湿法烟气脱硫石膏制备建筑石膏影响因素探讨[J];粉煤灰;2010年06期

8 赵慧慧;张青莉;;建筑石膏的技术性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9期

9 谈晓青;曹禹;叶蓓红;徐亚玲;;脱硫建筑石膏三相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J];粉煤灰;2011年06期

10 李美;彭家惠;张建新;张欢;;磷建筑石膏的特性及其改性[J];硅酸盐通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秀云;;论建筑石膏的生产过程控制[A];2006第一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瞿金东;彭家惠;吴莉;;建筑石膏外加剂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瞿金东;彭家惠;吴莉;;建筑石膏外加剂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汪卓敏;郑建国;刘永川;;对《建筑石膏》国家标准修订的思考[A];2006第一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冯春花;陈苗苗;李东旭;;缓凝剂对脱硫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5th NCCM)[C];2013年

6 孙虹纺;杨庆兰;冯云;张艳生;殷彤;;生产建筑石膏的工艺比较与“旋流磨”节能新技术——“三元”石膏制粉新技术简介[A];2014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五届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4年

7 路国忠;郑云生;盛满计;;脱硫建筑石膏胶凝材料性能研究[A];2008第三届全国石膏生产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云龙;;用于生产抹灰石膏的脱硫建筑石膏性能要求[A];2014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五届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4年

9 叶蓓红;谈晓青;;适用于制备粉体石膏建材的脱硫建筑石膏[A];2013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四届年会暨第八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赵云龙;;脱硫建筑石膏的质量控制[A];2011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二届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好;绥芬河口岸建筑石膏装饰品出口势头好[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艳超;聚乙烯醇与无机材料对脱硫建筑石膏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黄洪财;矿物掺合料与化学外加剂对建筑石膏的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莎;喀什建筑石膏粘结材料工艺研发[D];兰州大学;2012年

4 刘子瑜;云南磷建筑石膏内墙腻子粉研究及社会效益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瞿金东;减水剂对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云南磷建筑石膏内墙腻子粉研究及社会效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6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