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论储望华钢琴作品《前奏曲六首》的民族韵味与教学价值

发布时间:2020-08-21 06:53
【摘要】:储望华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其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谱写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技法灵活多变的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音乐创作的“多元性”,这些作品中可迅速捕获的音乐元素是浓郁的“中国风格”。储望华所创作的40余部钢琴作品,大致可分为原创钢琴曲和编创钢琴曲两大类。《前奏曲六首》便是他较具代表性的一部原创钢琴曲,也是他在钢琴上通过借鉴西方作曲技法表现“民族韵味”的探索。这部作品以中国传统民族音调及祖国大好河山为创作背景,在旋律和结构上具有线性的特点,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调式相结合的同时,继承并创造性地使用了多种装饰音以及丰富的和声织体来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这在我国钢琴艺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前奏曲六首》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第一,主要介绍储望华的艺术生平和《前奏曲六首》的创作与成就。第二,从《前奏曲六首》音乐特点和民族韵味两个方面入手,在分析了曲目旋律和声与复调曲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整部作品中表现出民族韵味的各个部分。第三,分别对储望华《前奏曲六首》中手腕、触键、踏板的运用以及作品中充满民族韵味的装饰音的演奏技巧做出了讲解和其教学运用,并在此之后对该作品民族韵味的教学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本文的分析与见解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体味储望华钢琴作品中浓郁的民族韵味并意识到其教学价值,将之举一反三地运用于其他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24.1
【图文】:

曲式结构,商调式,雅乐,乐段


对前两个乐句的变化扩充并终止于 B 角调式主音,同时为了使旋律丰满,整个乐段将不同声部上主旋律的变体进行同步结合的支声复调手法。连接段(13—23),调乐 B 角调式转为雅乐 B 羽调式,此处变徵为 G、变宫为 C,分为两个部分:第一13-22),第二乐句(16—17)是对第一乐句(13—15)的模进,第三乐句(18-22两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上行模进,23 小节为华彩部分。第二乐段(24-41)转调式。第一乐句(24-27)终止于 E 商调式Ⅰ级,第二乐句(28-31)在第一乐句基展,第四乐句(37—41)是第三乐句(32-36)的变化重复也使用了支声复调的手法(42-55)为雅乐 E 商调式,由第一乐句(42-48)和第二乐句(49-55)组成,全在 E 商调式主和弦上。

曲式结构,羽调式,乐段


是和弦层多调性对位的对比复调写法。第二乐段(16-47)变为 C 羽调式,分第一部分(16—24)是第一乐段的上五度移调变奏,分为四个乐句,最后终 V 级。第二部分(25—47)转为 A 羽调式 ,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展开。第三乐是对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调式重新回到 F 羽调式,同时含有四个乐句,终Ⅰ级。

曲式结构


图 3 《隔江相望》曲式结构图《隔江相望》为一部曲式,由三个乐句组成,左手、右手分别在 G 羽调式和 D 羽调同时进行,采用了纵向叠置的多调性手法。两小节引子(1—2)之后进入主题,第一(3—13)前半部分由两个相同的动机组成,后半部分是对之前动机的发展扩充。第二(14—29)在第一乐句基础上旋律织体加厚,通过一个小连接,使乐曲自然过渡到第句(30—41)是对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兰芳;;生命的讴歌——记储望华墨尔本音乐会[J];人民音乐;2017年10期

2 潘一飞;他的音乐永远属于中国——储望华“华夏情怀”钢琴作品独奏会侧记[J];人民音乐;2002年02期

3 陈国红;;储望华《钢琴前奏曲六首》演奏释义[J];当代音乐;2016年02期

4 赵扬;陈国红;;直面作曲家的聆听与交流——《储望华钢琴作品选》(全套)音乐会暨大师班述评[J];人民音乐;2015年06期

5 楚歌;;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储望华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2011年02期

6 王群卫;;读周海宏与储望华二位先生文章有感[J];人民音乐;2006年10期

7 高静;;储望华钢琴作品《筝箫吟》的民族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阐释[J];音乐创作;2017年01期

8 周铭孙;亲切的中国乡音与深蕴的华夏情怀——储望华的钢琴作品独奏音乐会[J];钢琴艺术;2001年05期

9 吴祖强;喜听储望华同志作品演奏会[J];人民音乐;1982年02期

10 刘菁菁;;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8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杨猛;储望华 奏响华夏乐章[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李红艳;一封联名信“改写”音乐史[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南雪;论储望华钢琴作品《前奏曲六首》的民族韵味与教学价值[D];武汉音乐学院;2018年

2 李禹潼;储望华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3 王雪;储望华《二泉映月》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文红;储望华《钢琴前奏曲六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彦;储望华四手联弹改编曲《翻身的日子》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欣欣;试析储望华钢琴作品《前奏曲六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付娆;储望华钢琴音乐作品《前奏曲六首》的演奏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库盈;储望华六首钢琴前奏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9 武霞;储望华钢琴作品演奏特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斯博;论储望华《前奏曲六首》的演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9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99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