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物欲迷幻古代中国“物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23:22
   “物妖”是明代文献中对造物活动过于“增益”的一种指称,且“物妖”概念又勾勒出明人追求时尚之物的迷恋,以至迷幻。这种由“增益”而越显离奇的造物状态,在审视古代中国造物活动过程中,值得特别关注。将造物冠以“妖”名的提法,从字面语义分析来看,就是指称奇怪反常、靡丽美艳的物品。事实上,就历史发生来说,自两汉以来,记载灾异的《五行志》中已有专门列目注出“服妖”,将服饰、车马器、玩具、居室等日用之物与国家兴亡、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某种政治意图。由之言说,“物妖”提法对此有所沿袭,又在明朝新的语境中有所变化,内涵丰富。从历史角度纵观而言,“物妖”并非指某一种物或某一类物,而是关于物的评价概念,其中隐匿着礼制文化语境中,儒学之士对物的评价标准,评价立场和评价态度。尤其是中晚明以来,奢靡之风盛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笔记小说、地方志以及文学作品中多有描写以两都、苏州为代表的商品经济发展,物质文化崛起的盛景:百工呈能献技,精美奇巧服饰器用日有所增,文人士大夫一掷千金活跃文化市场,追求奇装异服引领社会风尚,商人掌握着丰厚的财富,通过使用高级别的服饰器用转换社会身份,庶民百姓不惜借贷享用奢华、奇异之物。尤其是从奇装异服、“苏意”与“苏样”、物带人号等“物妖”类型分析来看,将物冠以“妖”名的说法传递着时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沉浸、享受于物质文化的矛盾:一方面,人性使然令他们对靡丽精巧之物多有迷恋;另一方面,传统道德的训诫令他们对新奇之物充满不安。之所以将物冠以“妖”名与物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有重要关系,物是社会变迁的缩影,而“妖”字则表达了儒学之士对社会变迁的复杂情绪。本文论述,重点阐明物作为社会表征较为直接地、明显地反映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古已成制的礼俗文化产生的极大冲击,儒学之士以“物妖”评说新社会风尚。立足于语境分析,“物妖”说法是对“人人侈用”“其心好异”“人心不古”的批判与控诉,暗含着礼制捍卫者对奢靡风气、欲望膨胀的不安与无奈,明代儒学之士借助这个古老的词汇表达着对身处时代社会问题、历史走向的忧虑。从设计学视阈来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物妖”在现象层面为我们留下的是设计艺术史的知识,在思想层面则为我们留下了设计批评的思考。
【学位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505
【部分图文】:

汉画,人物形象,皇位,儒生


曰:“今法冠也。”李奇曰:“一曰高山冠,本齐冠也,谒者服之。”师古曰:“仄,古侧字也。谓之侧注也,言形侧立而下注也。”冠作为尊服,是儒生专有的饰物,刘贺将其赐予卑贱的奴人,显然不合礼制。刘向以为是“当自至尊坠至贱也”,这与刘贺从至高无上的皇位到卑贱的庶民是一样的道理。(图 1-1)

蜀锦,新疆吐鲁番,阿斯,百鸟


博士学位论文 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献韦后。公主又以百兽毛为^堂妫ず笤颉9鞒醭鼋担嬷菹椎ニ勘搪蘖梗契捉员福谑诱叻郊=苑病W砸焓廾鸩芍 1]采,只能根据史料记载遥想其形制瑰丽、造,亦称“百毛裙”或“织成裙”,裙子,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纺织业技艺高超,制作百鸟裙的财力和时期,唐代设治者的重视

盛唐


认为服饰满足基本功用即可,不必追求会风俗、国家稳定联系在一起,对后世影异技能。淫巧,为过度工巧。”[5]从造物古代中国造物的重要立场,直到晚明仍然工艺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将奇珍异兽羽后人自然被视为奇技淫巧而受到贬斥。”是特定语境中的说法,奢靡与否,是等人撰写,《新唐书》则是宋代欧阳修、能确定百鸟裙在安乐公主时期是否明确物。随着时代的推进,生产力水平提升,一个必然的趋势,奢靡与否要考虑到所处,2001 年,第 201 页。印书馆,2003 年,第 147 页。社年,2004 年,第 161 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宝良;;说“妖”:明代中晚期社会与文化的异动及其妖魔化[J];安徽史学;2015年01期

2 李静红;;宋代女性“服妖”现象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胡祥琴;;略论魏晋南北朝正史《五行志》中的“服妖”[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9期

4 陈宝良;;“服妖”与“时世妆”:古代中国服饰的伦理世界与时尚世界(下)[J];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01期

5 陈宝良;;“服妖”与“时世妆”:古代中国服饰的伦理世界与时尚世界(上)[J];艺术设计研究;2013年04期

6 巩天峰;;晚明造物艺术批评特征解析[J];民族艺术;2013年06期

7 牛犁;崔荣荣;高卫东;;明代中晚期“服妖”风俗考[J];服饰导刊;2013年03期

8 巩天峰;;“炫赫一时”与“顾得不朽”——论中晚明造物工匠地位在文人价值体系中的变化[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孙淑松;黄益;;晚清“服妖”现象的探讨与反思[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宁稼雨;;《世说新语》与《晋书》中“服妖”现象解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丽月;;大雅将还:从“苏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鲁海峰;中国古代设计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赵强;“物”的崛起:晚明的生活时尚与审美风会[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志云;礼制规范、时尚消费与社会变迁:明代服饰文化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睿娴;明中后期“服妖”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2 姜爱萍;唐代“服妖”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3 赵芬芬;论宋代“服妖”现象[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静;汉代“妖”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2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832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