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多功能高效节能装饰板研制与生产应用

发布时间:2020-11-01 10:25
   建筑节能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相对其他建筑节能技术,外墙外保温的优越性明显:能避免产生建筑热桥,避免内墙面冬季结露;有利于保护主体结构,大大减少温度应力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增加结构寿命。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工厂预制生产、现场安装工艺,有利于提高建筑工业化、产品标准化、施工装配化水平,缩短施工工期。 FP板(多功能高效节能装饰板,Function Energy-efficient decorative plate)是指将外墙外保温系统中所要求的装饰、抗裂、保温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预制板材。本论文在外墙外保温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FP板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依照保温隔热原理进行FP功能节能层材料设计并开展应用理论基础研究,制备出功能保护层材料;初步建立了FP生产线,并探索了FP系统施工工艺。 根据功能梯度复合原理对FP板进行结构设计及理论研究:在传统外墙外保温技术及要求的基础上,FP板作为一种新型的保温隔热板材,还要求具有以下特点:①保温隔热能力强于传统保温隔热材料;②安全性高于传统外墙外保温系统;③防水抗裂能力高于传统外墙外保温系统;④施工、维护成本降低;⑤具有安全、独立的快速施工方法。研究表明对同一外墙主体进行外保温,在不增加外墙总厚度的基础上,应用了FP板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较聚苯板外保温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降低8%,其保温性能明显优于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 FP板功能层材料研究:依据保温隔热原理,一方面采用热反射饰面材料降低其外界的热负荷,一方面对保温隔热材料进行改性,导热系数降低15~25%,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提高;同时力学性能提高一个密度等级,增加安全性,最后采用热容量较大的相变物质对热量进行储存,从而达到整体能量消耗的最低化。制备了以聚合物和高效释水材料为主要功能组分的FP板保护层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优化设计解决开裂和工作性问题。研究表明:1)乳胶粉掺量控制在1.5%即对砂浆抗裂性能有改善作用,2)KHG-1掺量控制在2%即可提高水泥砂浆触变性,增大砂浆稳定性,3)对掺不同种类MC的砂浆性能进行测试,表明掺量控制在0.1%HPMC对砂浆工作性能调节最佳。 FP板独特生产工艺和FP系统施工工艺探讨:将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设计与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优化设计统一起来,制定独特的工艺参数及技术规程。配制FP专用粘结砂浆、勾缝剂等材料,提出FP专用的粘、锚形式,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TU761.12
【部分图文】:

纬度,平均温度,保温隔热,热环境


3、建筑物通过FP保温隔热节能,有利于改善居住热环境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所以发展FP保温隔热材料,有利于改善居住热环境。图1一1表明我国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平均温度相比,夏季温度高而冬季温度低,尤其冬季,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中国热天代沮与世界同纬度平均气沮的比较”七平均月r诬(c’图1一1我国部分城市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平均温度相比区,气候条件更加恶劣。无论是在严寒的东北,还是酷热的华南,FP的节能率都能满足国家强制节能规定。4、建筑物通过FP保温隔热节能,促进了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在设计和建设节能建筑中,在FP的开发和应用中,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专利,同时引进、吸收和消化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了我国建筑技术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FP的高耐候性足以抵抗酸雨、盐雾等侵袭,具有非常广的适用性。同时作为成品

示意图,热量传输,板结构,保温隔热


建筑节能要求保温隔热双重指标而言,保温材料的导热能力和蓄热能力就存在一个矛盾。因此,在FP板保温隔热能力设计中,引入相变层进行热量储存,解决保温材料保温隔热矛盾。其基本理论参见图2一1。装饰层保护层保温层:相变层图2一 1FP板结构及热量传输示意图

构造图,构造图,传热系数,外保温复合墙体


图2-2FP板简易构造图下,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保温效果将取决于要求即使墙体的传热系数符合节能要求的筑节能的情况下,建筑围护结构外墙的传桥影响,其平均传热系数按下式计算:+K。,凡,+K。,F。,。‘,,‘。J+凡:+凡3(2一1)系数〔w加2.K〕传热系数〔w加,.K二位的传热系数〔w/m2.K〕积〔m,〕面积〔m,〕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鑫健;热害隧道隔热材料及隔热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5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865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